梁冬:就是好的《内经》学者不见得能够治病?
郭生白:对 。
梁冬:但是好的《伤寒杂病论》研究透了,出来就能够治病 。
郭生白:那绝对是大医 。
梁冬:所以,我们的听众朋友呢,很多朋友就说,我们学了一些《黄帝内经》的课程之后,慢慢开始对中医感兴趣 。就是想问,到底自己怎么样?有没有可能也成为一个能够救自己救别人的医生呢?也许不见得真的要成为这样,但是也许会有这个可能 。稍微休息一下马上回来 。
梁冬:左手《伤寒论》,右手儒释道,今天继续邀请我们名老中医83岁的郭生白老师和我们一起来分享《伤寒杂病论》 。继续有请老师 。
郭生白:《伤寒论》呢,它是一个方法系统,这个方法系统我们怎么看?因为过去啊,在像汉代先秦这个年代,有一些作学问的人,作的多,说的少,好像孔夫子说:“敏于行,而讷于言 。”可能是受儒家的影响,包括张仲景也没有怎么说理,他只是教你怎么做,教给一个大规矩,一个大系统 。下边又有子系统,脉络非常的清楚 。理法非常的严谨,用药非常的精细,效果非常的灵验 。我再用十个“非常”也为足以赞叹《伤寒论》,太伟大了!我现在说伟大,我一定要向大家说明白它的伟大之处在哪里?因为《伤寒论》的内涵,《伤寒论》的核心思想,远远超过了我们现代 。就这一点,我们不能不说它是太伟大了 。
比如说,在《伤寒论》之后,《伤寒论》提出来一个六经辩证,很多的医家就没有真正理解六经辩证 。为什么我说没有真正理解的?对于前人这么多大家,我是不是有点失敬的?不是的!我是非常的尊敬先师们的,没有他们即没有我们 。但是在学术的评价上,是不能在尊敬下头不说真话的 。如果《伤寒六经》的核心思想真正理解了,那么《八纲辩证》、《脏腑辩证》、《经络辩证》没有必要再出来 。以至于清代又多了一个《三焦辩证》、又出来了一个《卫气营血辨证》,后来又有一个人搞了一个《三因辨证》,为什么七个辩证法,我认为就是因为《六经辩证法》没有彻底的弄明白 。后面跟着又建立了六个辩证体系,这六个辩证体系哪个是完整的?当然过去没人评论过,今天我们不能不评论 。因为在共和国之初有一位,有一位朋友叫欧阳其,跟我讨论过统一辩证法,我说现在我不够资格去统一辩证法 。如果将来也许有可能,也许没这个可能,因为我自以为才智不及众人,不敢说我能够做到这一点事情 。
到了70岁以后,我明白了《伤寒论》,我理解了《六经辩证》,我才知道这一点 。
梁冬:我想请问一下,我有好多朋友没有这个基础,就是您能不能再进一步解释什么叫“辩证”?
郭生白:这个辩证是中医看病的一种习惯的提法 。最初这两个字张仲景提出来的 。后来又有人写一个“疒”一个“正”字,这个“症”叫一个病的症状 。在汉代的《伤寒论》上是证据的“证” 。为什么要辩证?要辨别这个症状呢?这一点我以后要清清楚楚地讲 。现在稍微说一下,因为这个“症” 。
梁冬:这两个“症”不一样吗?
郭生白:这两个“证”不一样,你别管哪个“证”,它的意义就在这 。
梁冬:它两个通的吗?
郭生白:它两个不通 。不通,但是人们习惯这么用 。这个东西不能说谁用对了,谁用错了 。以后,我们把这个“证”看明白了,这个“证”就不存在这个区别了 。我说这个辩证就是“思辨”他这个“症状”,就是思辨这个人的表现,知道这个病该怎么治,该用哪一个法 。所以是“辩证” 。可后来的辨证和六经辩证不是一回事 。没有相同的地方 。
梁冬:你刚才讲这个辩证,因为我们现在西方的医学都讲,抽血,化验啊,是从微观来看,这个辩证就是中国古代的辩证,是看有没有流汗冷不冷?脸色怎么样?就可以辨别肚子里面的东西对不对?
郭生白:这个我得要从最基本的观念说 。中医治病,中医看病,它站在什么位置上看?中医看病是以人本为,站在人的体能本位上看病,西方医学是站在物质本位上看病 。这个我们可以具体说一个例子 。比如说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在中医来看,这个人感冒了,感冒了以后怎么了?产生了一些症状 。症状是从哪儿来的?这个症状说明什么啊?中医看这些症状是看这个人的体能发生了什么变化 。他是在人本位上看病 。他对于这个病理,张仲景说:“太阳之为病 。”太阳之为病怎么讲?太阳的含义是什么?他还有一个少阳,还有一个阳明,三个阳和起来把一个阳分成了三个 。同时,把一个阴分成了三个,阴和阳是不能离开的 。
- 感冒是什么过程 感冒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伤寒和感冒有什么区别
- 真人做人,关于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作文
- 伤寒学派:古代医学流派,尊张仲景伤寒之说者自成一大派
- 伤寒学派的发展历程是怎么样的?是怎样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 曹颖甫:清代名医,注重临床实践,著作有《伤寒发微》
- 李玉琴:我与溥仪离婚不是为追求真正的夫妻生活
- 中国医书四大名著:黄帝内经、伤寒论纷纷上榜
- 成无己:中国金代医学家,伤寒学派的主要代表医家之一
- 范泓:历史研究在本质上是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