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11号是什么时候返回的-神舟11号返回时间和着陆地点( 二 )


进一步验证航天员在轨驻留6个月的健康、生活和工作保障技术
进行航天医学、微重力物理领域等科学技术试验与应用 , 开展多样化科普教育活动;
全面考核工程各系统执行空间站任务的功能性能 , 以及系统间的匹配性 。
2021年10月16日 , 载着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的神舟十三号飞船发射成功 。
三位航天员历时183天的“太空出差”之旅正式开始 。
本次神舟十三号任务一共实现多个首次 , 除了首次采用快速返回策略、中国女航天员的首次出舱 , 还包括:
(1)首次与49吨级的三舱组合体自主快速径向交会对接(所谓“三舱组合体” , 就是天宫空间站的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
(2)首次在轨飞行6个月 , 为观察人类长时间在太空中生活身体发生的变化积累了宝贵的数据;
(3)神舟十三号飞船此前承担了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的地面应急救援任务 , 这也是它首次从救援飞船转为正式任务飞船 。
……
航天员们在天上都做了些什么 , 通过重点时间线我们一一回顾 。
2021年10月16日早上6点56分 , 神舟十三号用大约6.5小时完成了与“天和”核心舱的对接 , 航天员进入中国空间站 。
此次对接耗时比此前少了很多 , 这是因为它自神舟八号飞船以来 , 首次采用了更快速的径向交会对接 。
所谓径向交会对接 , 就是指与核心舱下方的接口进行90°对接 , 如图所示:
这一接也被称为“太空之吻” 。
这一方向对负责测距的微波雷达的要求更高 , 因为飞船由平飞转为竖飞 , 姿势变换动作加大 。
再加上这种方式不再像轴向对接时有200米的“稳定保持点” , 需要持续对飞船的姿态和轨道进行控制 , 推进剂消耗也更大大 , 故障处置变难 。
除了速度更快 , 这种方式还可以大幅扩展空间站的建设规模 , 以及应急处理机制 。
(当然 , 采用这一方式的另一原因也是两个轴向对接口已经被货运飞船占满了 。)
11月7日 , 两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迎来出舱作业 。中国第一位太空行走的女航天员由此诞生 , 中国首位出舱航天员翟志刚则是时隔13年前再次出舱 。
他们这次主要是在机械臂支持下 , 配合开展机械臂悬挂装置与转接件安装和舱外典型动作测试等作业 。
△图源:新华社
12月9日 , “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 。这也是时隔八年后航天员再次化身“太空教师”进行太空授课 。
本次60分钟的课程共包括: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场景展示、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展示、太空转身、浮力消失/水膜张力/水球光学/泡腾片实验 , 以及互动交流 。
△ 太空转身
凭借着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3星的高速数传终端 , 远在太空的画面得以传回地球进行全球直播 。
12月26日 , 开展二次出舱作业 , 由翟志刚、叶光富完成舱外检验、舱外仪器设备安装和调试以及舱外模拟实验三大任务 。
2022年1月1日 , 三位航天员在太空跨年 , 并与地面上500名京港澳的青年进行了天宫对话 , 送出来自天宫的新年寄语 。
△ 图源清华大学微博
1月6日 , 我国首次机械臂转位货运飞船试验成功 。
经过约47分钟的跨系统协同 , 空间站机械臂成功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进行平面转位 , 然后重新对接 。
△图源:新华社
1月8日 , 首次手控对接货运飞船和空间站试验成功 。
试验持续俩小时 ,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首先从核心舱节点舱前向端口分离 , 然后航天员在地面科技人员的协同下控制货运飞船撤离至预定停泊点;经过短暂停泊后 , 再控制货运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精准完成前向交会对接 。
1月31日 , 航天员在太空过除夕 , 空间站布满了浓浓的年味儿 。
3月23日 , “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 , 冰墩墩出镜演示太空抛物实验 。
本次课程还包括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 , 以及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和互动交流 。
除了上述时间线所涉任务 , 航天员还在空间站开展了细胞空间实验 , 建立了空间条件下细胞的长期培养体系和细胞模型 , 实现了国际上首次皮肤干细胞长期失重条件下的悬浮培养实验 , 首次观测到失重条件下的心肌细胞“钙信号闪烁”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