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翻译 记承天寺夜游翻译 记承天寺夜游朗读( 二 )


五、写法探究
1.结构独具特色 。
《记承天寺夜游》从欲睡到起行到寻友再到散步,由事及景,由景生情,自始至终一气呵成 。文章用自然流畅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微妙的心境 。
2.景物描写抓住特征 。
《记承天寺夜游》运用侧面描写来表达月光的皎洁 。月光洒在庭院中,院子如一方清池般透明清澈;竹柏的影子映在院中,就像水中交错的水草 。以月下景衬月之皎洁,匠心独运 。
3.借景抒情,创设意境 。
《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欢喜之情溢于言表 。“念”“遂”“寻”“闲人”等词,无不字字含情、情景交融 。诗人通过描写月光下庭院中的美景,创造出一种空明澄澈、幽静迷人的意境 。
4.衬托手法的运用 。
这是一篇小品文,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描绘月光明亮之美的方法 。他不是直接写天上的月亮如何璀璨、明净,而是运用衬托的手法,写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从下到上,突出月亮的皎洁,给人一种独特的自然之美,把景物描写得栩栩如生 。
5.写景、抒情、叙事相结合 。
全文以叙事、写景为主体,以抒情为辅助 。小品文写出了作者承天寺夜游的感受,大体可归结为:前半部分叙事,中间部分写景,最后三句抒情 。这样,使全文写景、抒情结构分明,叙事中流露出被贬的悲寂,因此作者在文章中借景抒情,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感慨 。
6.词语的巧妙运用 。
文章中起笔扣“夜游”,径入题旨,接着用“至”“寻”“步”等词,把夜游的地点、同游者等交代得清楚明了 。又如作者写“月”,无一字写“月”,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 。作者别具匠心地从竹柏影入手,使之推见到月色空明 。这样写,精致而含有深长的意味 。
六、文章总结
1、文章主旨
《记承天寺夜游》通过对庭院月光的描写,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都包含在其中 。
2、结构图解
记承天寺夜游
月色入户——夜游——寻友、赏月
(月景:比喻、衬托、错觉)
闲——身闲、心闲、豁达乐观

记承天寺夜游翻译 记承天寺夜游翻译 记承天寺夜游朗读

文章插图
七、拓展延伸
(一)有关描写月亮的诗句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2.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6.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7.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二)《答谢中书书》与本文都写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现加以分析 。
记承天寺夜游翻译 记承天寺夜游翻译 记承天寺夜游朗读

文章插图
《答谢中书书》一文作者是个隐士,寄情于山水之中,文章中流露出的是对山水的喜爱欣赏之情与无人能同赏的些微怅惘 。本文却是作者贬官之后作的,不免有对自己宦海浮沉的悲凉、失意、惆怅和愤懑之情,但同时也有善于自我排遣的豁达态度 。
山川、清流、明月是大自然对于人类的恩赐,也是无数文学家们不遗余力地歌颂和吟赏的对象,不论是得意或失意之人,仿佛只要回归到了山水中,与清风明月为伴,那一腔的失意或怅然总能一扫而空,重获心灵的自由 。
【记承天寺夜游翻译 记承天寺夜游翻译 记承天寺夜游朗读】“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山水的清音与丝竹之音截然不同,它能让真心观赏它的人荡尽胸中块垒,得到无比美好的精神享受 。古往今来的人们从大自然的美景中不仅能寻求精神上的安宁,也在沉醉山水之中练就了一双慧眼,他们用生花妙笔及时地描绘出了这些美景,并融入了自己的感情,不论是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无人同赏的些微怅惘,还是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的豁达,都能够引起千载之后人们的共鸣,让人仿佛进入当时的情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