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ntage风格 vintage vintage经典复古( 二 )

vintage风格 vintage vintage经典复古
文章插图
(王法拉的Vintage店铺一角——笔者摄)
像玛丽娜、王法拉这样,最早一波入坑Vintage的人,她们有着明显的特征——多是从事时尚、文化行业,有机会经常出国,或者有着海外留学生活的背景 。她们喜欢Vintage并不是因为这些东西具有大牌属性,而是出于单纯的喜欢,甚至在十多年前开始收藏的时候,也没有想到这些东西在十年后会升值这么多 。
对于许多个性圈层的玩家来说,对一样小众兴趣从喜欢到痴迷的过程,也是对该种文化从入门到精通的过程,Vintage的圈子也是如此 。那些最早入坑Vintage的资深玩家,往往已对各个不同年代的产物非常了解,“基本上看见实物,根据不同的工艺、风格就能判断出是哪个年代的东西了 。”一位Vingate资深玩家告诉笔者 。
而随着圈层影响力逐渐扩大,新玩家越来越多,不少资深玩家会转变成卖家,这几乎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去年,玛丽娜考虑了半年后,决定辞去在央视的工作,专门做起Vintage,她没有实体店,主要在自己的朋友圈和微店上售卖,工作室相当于她的一个展示间,“这无疑是我人生到现在最想全情投入的事情 。” 玛丽娜这样说起自己辞职的原因 。在玛丽娜位于三里屯的工作室,大概有这十几年来她从欧洲、美国淘回来的几百件珠宝、配饰 。而这也还是一小部分,“家里面还有几个大皮箱,都是这些东西,有的可能我并不愿意出售,因为太珍稀,太难买到了 。”
网络助推、明星种草,Vintage来了!在上海永福路,有一家叫做“LoLo Love Vintage”的店铺,自2009年平安夜晚上开业,到现在已经整整11年,它也被时尚圈里的人认为是国内最早的Vintage实体商店之一 。店主LoLo曾经是时尚造型师,她是从2005年的时候开始购买Vintage的 。
跟大多数Vintage爱好者一样,LoLo当时决定开店,目的也很纯粹,就是因为喜欢 。“当时并没有考虑国内的消费者会不会接受,但是我觉得这些具有年代感的美物都拥有独特的价值,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另外一个考量因素是,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还没有一家这样的Vintage店,我觉得是件很遗憾的事,所以就开了起来 。”
在疫情以前,LoLo每年都会去欧洲、美国淘货,在她看来,淘货的过程很快乐,同时也是个体力活 。“一般吃过早饭,就去Vintage市场淘货,一直到晚上 。不光是好看,还要检查,有没有严重瑕疵,基本上我还是会挑一些状态比较良好的东西,除非真的太美了,也没有办法,拿过来以后会尽力去修复它 。最长的一次,是在外面连续淘货一个月,一般我要装满二十个箱子才回来 。”
在LoLo的店里,早几年卖的东西大多是非品牌的Vintage,有上世纪20年代的古董婚纱和睡袍,还有30年代的瓷器等,对于她这样痴迷于“旧物”的人来说,物品年代带来的故事和工艺特性,远远超过品牌 。“我对奢侈品不感兴趣,就喜欢Vintage,喜欢它们背后的文化,喜欢它们记录着那个年代的故事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在她的店里,服装居多,价格都在千元以上,跟一些轻奢品牌的定价比较接近,“有的刚上架就被人买走了,有的会放很久,还有的我舍不得卖 。”LoLo说 。

vintage风格 vintage vintage经典复古

文章插图
(LoLo店中的Vintage婚纱——笔者摄)
LoLo记不清Vintage具体是从哪一年开始突然火起来的,但她能明显感受到的,是这十多年来上海的Vintage店铺一年比一年多 。“十几年前对Vintage有认知的人实在太少了,现在周围有很多店 。也有不少最开始在我店里买东西的客人,她们越买越多,对老物件越来越喜欢,后来也开起了Vintage店 。”
现在,“LoLo Love Vintage”已经成为国内Vintage圈的“网红店”(虽然LoLo本人并不喜欢这种说法),但它也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互联网的普及与传播方式的变化对小众文化和个性圈层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助推作用 。
“十几年前都是报纸杂志报道为主 。但现在更多是通过社交网站,虽然我自己不是很擅长这个,也没有在网上发布很多信息,但是随着越来越多来店里的人将购物经历、收藏体验发到网上,就会吸引更多人来关注、打卡 。一方面是传播方式的变革,另一方面也说明Vintage这个类目是具有很大潜力的 。”LoLo告诉笔者 。
如LoLo所说,“Vintage”这个词,正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各大社交和消费类平台、App上 。无论是在目前Vintage的主要交易平台如闲鱼、微店,还是种草分享为主的小红书、探店为主的大众点评,或是像B站那样有大量年轻人聚集的视频平台,各种Vintage主题的商品或店铺分享越来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