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的下片主要写词人自己现在“知愁” 。我们知道 , 词人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 , 本想与南宋政权同心协力 , 共建恢复大业 。可以说 , 南宋政权对词人招之即来 , 挥之即去的 。而今 , 词人不仅报国无门 , 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 。所以写道:“而今识尽愁滋味 。”“识尽”即尝够 , 深深懂得 。其中 , 一个“尽”字 , 不仅包含着词人许多复杂的感受 , 而且也使词的在思想感情来了一大转折——“不知愁”而“强说愁”到“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 , 欲说还休” , 仍然采用叠句形式 , 在结构用法上也与上片互为呼应 。这两句“欲说还休”包含有两层不同的意思 。前句紧承上句的“尽”字而来 , 人们在实际生活中 , 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往往相反相成 , 极度的高兴转而潜生悲凉 , 深沉的忧愁翻作自我调侃 。作者过去无愁而硬要说愁 , 如今却愁到极点而无话可说 。后一个“欲说还休”则是紧连下文 。因为 , 作者胸中的忧愁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 , 而是忧国伤时之愁 。而在当时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况下 , 抒发这种忧愁是犯大忌的 , 因此作者在此不便直说 , 只得转而言天气 , “天凉好个秋” 。这句结尾表面形似轻脱 , 实则十分含蓄 , 充分表达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 。
此词通篇言愁 , 上片描绘出少年涉世未深却故作深沉的情态 , 下片写出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 , 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 , 表达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之情 。全词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 , 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 , 构思精巧 , 感情真率而又委婉 , 言浅意深 , 令人回味无穷 。
此词构思巧妙 , 写少年时无愁“强说愁”和谙练世故后满怀是愁却又故意避而不谈 , 生动真切 。此词上下片里的“愁”含义是不尽相同的 。“强说”的是春花秋月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说的是关怀国事 , 怀才不遇的哀愁 。在平易浅近的语句中 , 表现出作者内心深处的痛楚和矛盾 , 包含着深沉、忧郁、激愤的感情 , 说明辛词具有意境阔大 , 内容含量丰富的特色 。
文章插图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 , 南宋词人 。字幼安 , 号稼轩 , 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 , 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 , 不久投归南宋 。历任江阴签判 , 建康通判 , 江西提点刑狱 , 湖南、湖北转运使 , 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 。四十二岁遭谗落职 , 退居江西信州 , 长达二十年之久 , 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 。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 , 不久罢归 。一生力主抗金北伐 , 并提出有关方略 , 均未被采纳 。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 , 富有爱国感情 。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 。
文章插图
【书法欣赏】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备考知识梳理】
一、填空
1.这首词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 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 。
2.“少年”“爱上层楼”的原因是为了写出新词 , 没有愁而硬要说愁 , 结果是尝遍了愁的滋味却说秋天很美好 。“却道天凉好个秋”的理解是:(心中充满了愁苦 , 却无处诉说 , 只好找个话题 , 说说这天凉的秋天吧!) 。
3.这首词下片“欲说还休”采用叠句手法更真切地表现(词人内心的痛苦与孤独) 。
4.对比是本首词一大特色 , 如内容上(不识愁)和(识尽愁)、(少年)和(而今)构成对比 。
5.词中“强说愁”的意思是(无愁而勉强说愁) 。
6.词中“欲说还休”的意思是(想说而最终没有说) 。
- 茭白要去皮 茭白去皮去到哪层皮
- 2023年中秋国庆放假9天 2023年中秋国庆放9天假吗
- 2023年中秋国庆 2023年国庆节和中秋节一共放多少天
- 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中秋节的英语
- 凉爽的秋天还是春天 春天冷还是秋天冷
- 秋分是什么意思幼儿园 秋分是什么意思 秋分象征着什么
- 关于秋天的词语和句子 关于秋天的词语 赞美秋天美景短句
- 清蒸秋葵的做法 秋葵清蒸要焯水吗
- 秋裤楼在哪座城市 大秋裤是哪个城市的建筑
- 秋田犬聪明吗智商在狗狗里面排名第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