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训练金毛( 二 )


锯末不再冒烟,面在反复揉搓后醒来,老伴儿赶来帮忙 。面团在两个人的手上极为顺滑——揪剂、搓条、压片、抹油、卷皮、擀片,最后两手在圆形的饼坯上把边缘捏出一道褶,张振海把它们一个个丢进铺满芝麻的箩筐,再拿出来,烧饼已经初具模样 。沾水,胳膊朝吊炉里一伸,“啪”一下,烧饼就牢牢粘在炉具顶,炉底的低温开始慢慢炙烤 。
擅长料理面食的河北人,对烧饼制作情有独钟 。烧饼的制作大多是用烤、烙工艺,有趣的是,烧饼的制作工艺接近,但炉具不同 。
通常,烧饼制作的炉具分吊炉和缸炉两种 。
张振海的吊炉,用铁皮还有泥做成,架起来和他的身高平齐,烧饼要贴在齐眉的炉顶上朝下,与地面平行 。
而缸炉烧饼所用的缸炉,用敲掉底的水缸、铁皮及泥做成,立在地上,烧饼或者贴在炉壁与地面垂直或者放在炉条上烤 。
尽管烤制方法不同,但烤出来的成品味道接近,面香在烤炉内被激发到最大,芝麻又为这份香气助力,表皮酥脆,饼内层次分明,韧劲十足,夹咸菜夹肉,兼容万物 。
与烧饼同样被河北人热爱的,还有家常烙饼,并由此派生出一种特有的吃法——炒饼 。
2021年12月16日中午,石家庄雅香炒饼店已经座无虚席 。
热气腾腾的炒饼一盘盘从后厨端上来,食客剥好一颗大蒜,劈开一双筷子,盘子一落桌就食指大动 。
根根饼丝在翻炒中已和调料融为一体,白菜清香、豆芽鲜嫩,卖得最好的尖椒肥肠炒饼,一中午出近百份 。老板刘成温笑呵呵地说:“市区有十几家店,一天饼丝用量都得近两千斤三千份 。”
河北人对炒饼的爱,在遍布街头的家常小店要加写“炒饼”俩字也能看出来 。炒饼是对饼的二次加工,经过一番葱蒜爆炒后,有菜有肉的炒饼,营养均衡又便捷,可以说是面饼之乡发明的另一类中式快餐 。
无极饸烙面 。河北日报采访人员白云摄
>>调和百味的面
2021年7月21日,辛集市南大过村 。
57岁的孔群英一大早就骑着电动车去菜地选料——带着露珠的水萝卜,顶着小黄花的黄瓜,临走,再拔两根大葱,薅一把香菜、韭菜 。
“早上摘,鲜,中午日头一晒就不好吃了 。”孔群英说着,又拐到村口小卖部,买了二斤鲜猪肉和一把蒜薹,把车筐塞得满满当当 。
这天是二伏,是个吃面的日子 。
在北方,“头伏饺子二伏面”,很多人家都认真遵循 。孔群英家也不例外,尤其是今天,两个在市区工作的孩子都要回家 。
午饭刚过,孔群英就开始忙活 。
肉、蒜薹切丁,黄瓜切丝、豆芽断生 。
然后,才是这顿饭的重头戏——
擀面杖在面板上发出咕噜噜的动静,醒好的面团被擀轧得越来越薄,慢慢铺满了整个案板 。她捉着刀,把折好的面饼细细切丝,切好的部位一提溜就是一根细长的手擀面条 。
捞面条,是北方再常见不过的家常饭,也是很多河北人记忆中最熟悉的“妈妈味儿” 。
与重视汤头的江南、西北汤面不同,与通过添加碱水和鸭蛋等食材实现弹牙的南方面不同,河北捞面,最能体现本地高筋小麦粉产生的柔韧而筋道的口感 。妈妈们,也总以擀面的手艺而自豪——尽管现在村头小卖部的轧面机能轧宽窄不同又细又匀的面条,但全家都好孔群英亲手擀的这一口,“筋道”!
下午六点刚过,儿子、女儿两家陆续回到小院,小孩子们在葡萄架下踮着脚去够还发酸的葡萄粒,儿子剥蒜、女儿煮面,儿媳摆碗筷,孔群英开始料理今天的“大菜”——炸酱 。
热油铺锅,葱姜蒜下锅翻滚爆炒,两大勺甜面酱下锅,酱汁和热油发出嗞嗞的响声 。酱香一出,刚刚炒好的肉丁紧随其后,每一粒肉丁都被面酱浸润包裹 。添半碗水,勺子在锅里推一下,防止肉酱糊锅,红的辣椒丁和绿的蒜薹丁已经做好准备,在锅里的咕嘟声进入尾声时要起点缀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