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有更适合的人选?司马炎为何要立一个白痴儿子当太子?( 二 )


在晋国开国之后封建诸王时,最大的受益者也并非司马炎自己,而是司马孚,司马孚和他的儿子们总共得到了十一个王爵,而司马炎自己的儿子只有四个人封王 。这时候,宗室对他而言,压力大于对他的支持 。而且,这时候齐王攸还在,人望也很高,远非司马炎的儿子司马衷可比 。
公元272年,司马炎突然生了一场重病,朝臣中有人开始私下商量,准备司马炎的身后事 。其中一个重要的选项就是立司马攸为帝,而不是立司马衷为帝 。这件事对司马炎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他之前的宠臣贾充在此时也参与了这个阴谋,所以他在病愈之后不再信任贾充 。
也是通过这次事件,司马炎也意识到,宗室和司马氏赖以篡取曹魏政权的那些功臣勋戚家族正在威胁帝系皇权 。所以,病愈之后,他开始加速提拔外戚家族,也就是他的皇后杨氏的父亲杨骏等人,以此来制衡宗室、勋贵世家 。此外,司马炎还下诏强硬要求司马攸之藩,不允许他再住在京城洛阳 。司马攸虽然一直拖着没有去封地,但不久之后也死了 。
司马攸死后,司马炎的二儿子司马柬又被朝臣视为比司马衷更为合适的继承人 。而且,司马柬在洛阳所居住的府邸正好就是司马攸之前的府邸,更加给了很多人强烈的心理暗示 。
几年后,司马炎再次调整宗室诸王封地,原来的宗室被削弱,司马炎的儿子、孙子们则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其中,司马柬被封为秦王,食邑达到惊人的五万户,而之前一直被认为受到优厚待遇的安平王司马孚的食邑才只有四万户 。这意味着,司马炎虽然已经决心放弃选择司马柬为嗣的选项,但他显然觉得在心理上是有些愧疚和不安的,所以在食邑户数上给以超高规格的优待 。
在司马炎临死前,他自认为留下的是一个内外均衡的政治格局 。朝廷内部由外戚杨骏辅政,外有宗室强藩夹辅王室,日常性的行政事务则由士族官僚们负责承担,是可以避免其中任何一家独揽大权的结构 。
但他煞费苦心、经营多年才建立起来的这套政治权力结构并不稳固,作为其中最大变量的就是司马衷的政治能力几乎等于零,完全被皇后贾南风所操纵 。贾皇后先召藩王入京诛杀了杨骏,其他藩王也接踵而来,由此演成了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闹完,五胡之乱接着就来了,西晋也就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 。
而被司马炎视为真正接班人的皇孙愍怀太子司马遹则英年早逝,没有等到接班就死了 。今天人们常说,司马懿能够最后成为三国的大赢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寿命长,先后熬死了曹操、曹丕和曹叡三代曹魏政权的掌权者,之后继位的都是政治经验缺乏的少年皇帝,才给了司马懿掌权的机会 。但司马氏从司马懿之后,实际上也面临这个问题,先是碰到一个弱智皇帝,被寄予厚望的接班人又英年早逝,整个政治平衡结构也被打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