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陈泰是谁?陈氏三君是怎么变成豪门家族的?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那我们的主人公陈泰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看看 。
曹魏甘露五年(公元260年),五月己丑日,魏国第四位皇帝,高贵乡公曹髦,率众讨伐权倾朝野的司马昭,随后被中护军(禁军统帅)贾充指使手下成济杀害,时年十九岁 。
这件事情的影响是空前的,因为在数百年的帝制史里,此前虽然也有臣弑君的案例,但是从来没有被皇帝“御驾亲征”讨伐的臣子让人当街杀掉皇帝的先例 。当众弑君,司马昭开了一个极坏的头 。
然而曹魏朝廷上的衮衮诸公早就对司马氏这十几年的独断专行噤若寒蝉,敢于发声的大臣寥寥可数 。而在这些人里,就有我们之前讲过的王祥,还有太常陈泰 。
陈泰是陈群的儿子,算得上是曹魏的顶级权贵世家子弟,其本人也战功赫赫,堪称魏国军界元老 。而当曹髦遇弑时,太常陈泰第一个赶到现场,伏尸痛哭 。当司马昭闻讯赶来,与其相对而泣时,陈泰咬牙切齿地对司马昭说:“独有斩贾充,少可以谢天下耳!”

历史上的陈泰是谁?陈氏三君是怎么变成豪门家族的?

文章插图
司马昭沉思片刻,终究没有同意 。而陈泰在丢下一句“泰言惟有进於此,不知其次”后,继续痛哭,直至呕血而死 。
上面的故事,被裴松之注引到了《三国志》中,然而裴氏对此说并不认可,因为彼时的陈泰官职并不是太常 。除此以外,还有个裴松之没能明说的原因,那就是陈泰是司马家族的铁杆盟友甚至是部曲 。当年高平陵之变,就是他奉命进入曹爽军营骗其投降的;此后司马师、司马昭的历次军事行动,都有陈泰的身影 。
因此,尽管陈泰在曹髦死后不久也追随而去,却一点也没影响他的哀荣和他的家族 。他被追封为司空,与其父陈群在世时的最高官职相同;其子陈准更进一步,做到了公爵(广陵郡公)、太尉,可谓官运亨通 。
说到陈泰,就不能不说他的父亲陈群 。相比于陈泰和陈准,知道陈群的人应该不少 。此子是曹操的重要谋士,先后服侍过曹操、曹丕、曹叡三代,并且主持编纂过《魏律》 。而他最重要的贡献,莫过于在曹丕刚继承魏王时他所提出的九品中正制 。这个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因为它从制度上肯定了门阀士族垄断仕途的权力,从而使此后近四百年的中国官场都延续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特征 。
但是,陈群的名声是通过三国文化的流行才逐渐在普罗大众中形成的 。在古代文人士大夫心里,陈群虽然官做得大,其盛名却还是比不上他爷爷、他爹和他叔叔,这父子三人在历史上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陈氏三君 。
【历史上的陈泰是谁?陈氏三君是怎么变成豪门家族的?】陈群的祖父陈寔,颍川郡人,出身寒微 。当时的颍川的地位相当之高,许多世家大族都在这里起家,然而在陈寔年轻的时候,他却还只是个地道的草根 。因此,当别人都靠着父祖的恩荫直接进入仕途时,陈寔只能从最基层的县吏、亭长做起 。
同样是基层公务员,有人趁着天下大乱的时候造了一波反,并且最终成为王侯将相;陈寔进入官场的时候,大汉江山还没有看出要崩塌的征兆,因此他也就没有什么造反成功的可能性 。实际上,终其一生,他也就只做到过县长(汉时的县长指的都是小县的长官,大县称县令) 。而他扬名天下乃至名垂后世的原因,自然就是他的“德行”和“操守” 。
对于魏晋名士的所谓风度,我大多是瞧不上的;但是这并不代表在魏晋前的东汉名士都是那种只会嗑药谈玄吃老本的官二代废物 。实际上,作为《世说新语》的重点人物,东汉名士的领袖之一,陈寔非常灵活,甚至堪称官场老油条 。
譬如在《世说新语》的“德行”篇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陈寔带着儿子陈纪、陈谌和孙子陈群去拜访颍川荀氏的荀淑,这样一个乡里乡亲的拜访居然惊动了天象,以至于太史向皇帝奏报称五百里外有真人聚会 。这个故事的前半段应该是真的,但是后半段未免就有点怪力乱神的色彩 。
又比如《世说新语》的“政事”篇又记载道,陈寔在太丘长任上时,曾有属吏谎称其母生病向其请假,被陈寔发现后处死 。县里的主簿(办公室主任)为其求情,陈寔说:“向领导撒谎是不忠,诅咒母亲生病是不孝,不忠不孝之徒,不杀为何?”最终还是处死了这个县吏 。这种以“忠孝”标准作为司法指南的做法虽然被有些人欣赏,却终究沾了点“名士习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