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罗从彦的历史地位,对闽学发展起到多少作用?( 二 )


(1)他从当时社会现实的需要出发去理解、接受和消化洛学 , 就是说 , 他把闽学建立在时代需要的基础上 。他着重发挥二程提倡的“圣人之道” , 建立了早期闽学中以抨击封建政治弊端和维护封建纲常名教为主要内容的政治理论体系 。他和杨时、李侗都没有放松对王安石变法的批评和对微、钦两朝的击 。正因为这样 ,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 , 早期闽学具有较强的批判精神 。
(2)在道德观方面 , 他接受了洛学重道理教化的观点 , 但是 , 他针对当时政治腐败的严重状况 , 着重强调在上位者进行道德修养和严格要求自己的必要性 。他和早期闽学的其他代表人物一样 , 坚决反对民族压迫,积极主张抗金 。他为适应民族斗争的需要 , 大力提倡名节忠义和廉耻等道德风尚 , 表现了早期闽学较强的民族精神 。
(3)他在修养论上强调“以主静为宗” 。这种修养论由杨时首倡,罗从彦又传授给李侗 , 李侗“教人大抵令于静中体认大本未发时气象分明 , 即处事应物自然中节 。此乃龟山门下相传诣诀”(《李延平集》卷三)“以主静为宗”的修养论经过罗从彦的发挥和传授 , 构成了早期闽学追求“静养”境界的特征 。
封建社会是以阶级对抗为基础的社会 , 这种社会环境不仅深刻地影响思想家的性格 , 也深刻地影响到某种学说的命运 。罗从彦所谓“圣人之道”在当时的社会现实中并行不通 。到头来 , 他也不得不感慨系之“颠倒一生浑是梦 , 寻思百计不如闲 。”这个早年不惜变卖田产 , 裹粮步行千里“笃志求道”的、燃烧着火一般热情的志士 , 到晚年似乎变成了另外一个人:“筑室罗浮山中 , 绝意仕进 , 终日端坐 。”(《宋史》本传) 。封建社会本身存在的那种激烈对抗的矛盾既会铸造出“严毅清苦 , 笃志求道”的早年的那种罗从彦 , 又会铸造出潦倒失意、终日静坐、与民众隔绝、冷漠得可怕的晚年的罗从彦 , 罗从彦是时代的一面镜子 。他的思想和性格的矛盾 , 是当时社会矛盾的产物 。这也多少反映出闽学的二重性:闽学中有一些适应时代需要、能够帮助人们进行历史反思的内容 , 也有一些对民众冷漠、与民众隔绝的内容 。我们可以而且应该从罗从彦思想和性格的二重性以及闽学的二重性中去估价罗从彦在闽学发展中的地位 。
【解读罗从彦的历史地位,对闽学发展起到多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