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刘备的义子,刘封是怎么一步步走向死亡的道路呢( 二 )


刘封的悲哀在于,其假子的地位,然而仍要坐大误事,不能不引起刘备恶心 。以前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赖之以继,那么自打阿斗以降,蜜罐中泡大的刘禅,能不能制得住它刘封,刘备会有考虑,此番刘封的表现,就是诸葛亮不去建言,我想刘封也绝好好下场,更何况,二弟之死,深深刺痛了刘备本人 。
刘封为何不去支援?我很同意史学家们的考证,在荆州几年,刘封深深领略到了关羽骄气,这矛看从来越积越深,平时看不出来,到了关键时分,就会发露出本相来 。刘与关的矛盾使然,也使刘封一朝有权发令,是总爆发,也是从骨子里燃起的一丝愤怒 。
孟达情知不好,是以投敌,然而刘封大胆回去,正说明其骄横 。孟与刘的矛盾,不只在夺其鼓吹,孟达叛而复归,正说明刘封大有问题 。睚眦必报的刘封,也让刘备看到了他的危险 。刘备与刘封,自打刘禅出世,父子之间便有了猜忌,蛮而有力的刘封,使刘备如芒在背,是以痛下杀手,也未可知 。
凡此种种,刘封何不救关羽?我的答案有三:一、刘关关系如水火,不救援正是总爆发的明证;二是刘孟之间互相推诿,误了事,当刘备之问,会找个理由;第三,刘封新控此三处,没有能力稳定,只能眼睁睁看着关羽被捉 。开始想救援,腾不出手来;后来则为魏吴掐断,没有能力冲过去 。这样一解释,似乎一切都可以清楚,关知道自己不好,为当年的骄狂埋单,他知道刘封是谁,纵与刘备关系再好,可能也不能胜之父子之间,既便假子,关羽也不敢得罪太深 。
关羽威震华夏的时候,敢骂孙权是畜生,目空一切,不知危险将临,何况刘封小儿!当走投无路之时,也开始反思自己的愚蠢,不免越想越后悔,终于想明白,刘封是谁 。刘封这样的人,除非关羽敢得罪 。既然自个造下了孽,就得有所顾忌 。怆然变起之间,不及细思,想逃到上庸,已成为不可能,刘封就是后悔,也无可能 。是以孟达后怕,禁不住魏家诱惑,投敌权变 。如果刘封够聪明,孟达不会投敌,如果没有这个判断,诸葛亮纵是天大本领,也不会使孟达叛而复降 。且看刘封下场,如果刘备不是死于夷陵会战,孟达再降,亦不可得也 。
刘封失败,也在于其能力有限,一未防止孟达叛变,二未防止申仪、申耽之叛而又叛,刘封与人关系似乎都有问题 。一个二十大几的孩子,刘备要除他,没人为他求情,更留下诸葛亮为刘禅考虑的悬案,不能不说刘封为人是问题的 。
刘封有罪,刘备不能不追究,以面对朝野汹汹物议,更何况刘封确实有罪 。面对朝野不能 一刘封,应该说这个孩子很是积累了一些怨气 。不会团结人,更加之假子地位,孔武有力一青年,刘备怎会不疑惧 。自打刘禅出世,就可以断定,刘封虽大,其继承权就失去了,对一个不放心的假子,刘备当是毫不手软,并下了决绝之心的 。如果说曹操是奸雄,那么你也可以考虑下刘备,否则封禅这样的名字,你就会解释不通 。
我们愿意往好里去考虑历史,但历史的许多不清不楚,也给后世治史者留下深思,不能不做更多考虑,否则的话,有些历史人物,终难解释得清楚 。刘备这个人,名声不是很好,不少人以为比曹操要强,其实对刘备持否定看法者很多,大伪似忠,不然封禅的事,就解释不清楚 。你可以多听取刘备的解释理由,但要全面地看待他的面孔,他时不时流露出的恶毒,看似漫不经心,却大有讲究 。刘备不简单,否则他也成不了气候 。刘备自起兵就地位卑微,混了多年,袁术尚说,自生以来不闻有刘备 。虽不无夸张,但却也是事实 。当刘备逃到袁绍处讨生活的时候,袁术的这位哥哥却拿刘备当宝,适值战事,却能迎出多远去 。曹操就不轻视刘备,所谓英雄惺惺相惜,他就知道刘备是个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