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金毛训练( 二 )


江夏金毛训练

文章插图
就这样,李思敏又让雀鹰在家养了一个月,确保它完全康复,才决定放飞 。他专门选了个大晴天,带着雀鹰来到八分山 。笼门刚一打开,雀鹰就展翅飞走了,“飞得特别好、特别快!”
回忆起第一次放飞,李思敏笑说,当时自己心情还挺复杂——既开心三个多月没白忙,又有点小失落,“你好歹回头看看我吧!”
江夏金毛训练

文章插图
■ 迷上了猛禽自学鸟类救治知识
自从救治了这只雀鹰后,李思敏就对猛禽着了迷 。
猛禽是隼形目和鸮形目鸟类的统称,包括鹰、雕、鵟、鸢、鹫等次级生态类群 。在生态系统中,猛禽个体数量较其他类群少,许多正面临着灭绝的危险,我国更是将其全部列为国家级保护动物 。
他至今忘不了入伍后在北京延庆、密云等地驻训期间见到的景象:高天流云映衬着古老长城,成百上千只鹰盘旋飞翔,形成壮观的“鹰柱”,“我恨不得长双翅膀和它们一起飞!”
后来退伍回武汉,李思敏成了一名乡镇快递员 。开车在乡间小道行驶,他不时发现路边的菜地捕鸟网上,有鸟儿在挣扎 。他不忍心,总会停车解救 。
他上网学习鸟类救治知识,加入救助队伍,还向知名的北京猛禽救助中心专家们请教,那里的老师热情解答他的疑问,还送给他不少关于猛禽救助的书籍 。从略懂皮毛到越来越专业,李思敏成为圈内小有名气的“猛禽医生” 。
“我的鸟正在天上飞 。”空闲时间,李思敏会习惯性地打开手机里的一款APP,看看鸟儿们当天的飞行数据 。
3年多前,他在武汉市观鸟协会的帮助下,尝试给救治的部分猛禽安装定位追踪器,目前,已经有苍鹰、游隼、雕鸮等6只经他救治后放飞的猛禽安装了定位器 。
李思敏说,从他手上放飞的猛禽,多是雏鸟和受伤后经过手术干预康复的鸟类,它们恢复得如何、野外生存能力强不强,这些都需要长期观察监测 。此外,如果发现数据异常,可以通过定位找到它们,争取进行二次救助 。这些定位器将跟随它们一生,见证它们的生命过程 。
■ 磨了半天钢针给苍鹰做手术
“你看,这是一只雄性苍鹰,寒来暑往,已经飞行一千多天了!”望着屏幕上苍鹰迁徙的细密连线,李思敏像在说自己的老朋友 。
这只苍鹰是江夏区园林和林业局送来的 。“刚开始,它看起来一切正常,蛮凶,还抓我 。”等接回家后,李思敏就发现问题了:这只苍鹰的尾巴吃不上力,只能直勾勾地飞,不会转弯,会撞到笼子上 。“这不对劲!”他抱着苍鹰去拍片子,果然是尾椎骨断了 。鸟类捕食、飞翔都需要尾巴掌握方向,如果尾巴损伤了,它就只能等死 。
李思敏又抱着苍鹰去找骨科医生朋友,想给苍鹰动手术,“这哪行?!”朋友连连摆手 。李思敏好话说尽:“你这搞成了可不简单! 可以给人开刀,还可以给鸟开刀,那你这技术肯定更高超 。”朋友被他缠得没办法,只好答应试试 。
两个人在家里阳台上捣鼓开了,骨科手术中常用的钢针,即便是最小号用在鸟身上都大了,怎么办?两个人只好手工打磨、抛光,磨了半天终于准备好了手术材料,给苍鹰做了手术 。
接下来,是更关键的术后康复期,李思敏把消炎药一片分成4小片细心喂食,每天还给苍鹰换包扎的药膏,一直坚持了3个月 。
“说实话,当时我们都没底,它能不能康复,只能看运气了!”李思敏特意在笼舍装了监控器 。一天,监控影像里,苍鹰能转弯了,李思敏当时跟中奖了一样高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