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对后人的影响,求助相关宗祠知识( 三 )


李商隐的写作 , 除诗歌以外的成就被论及得较少 。事实上 , 他是晚唐时期最重要骈体文作家之一 。这种文体注重文辞的对偶 , 并使用大量典故 , 广泛使用在唐代官方文件中 。李商隐在令狐楚的培养下 , 成了一位骈体文的专家 , 为许多官员代笔起草过奏折、书信等文书 。《旧唐书·文苑传》说李商隐“尤善为诔奠之辞” 。由于当时章奏中使用的骈体文 , 要求词藻华丽 , 又要表述准确 , 因此对于用典的要求很高 。而擅长写作骈体文的李商隐 , 养成了用典的习惯 , 因此被认为这是他的诗歌中喜欢用典的原因 。李商隐曾将其骈体文作品编订为《樊南甲集》、《樊南乙集》各20卷共832篇 。根据《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的记载 , 李商隐的文集 , 除了编两集 , 还有另外一些 。但前述这些文集 , 都没有流传下 。目前可以看到的李商隐的文章 , 是朱鹤龄、徐炯、冯浩、钱振伦、钱振常、张采田、岑仲勉、刘学锴、余恕诚等人 , 先后从《全唐文》、《文苑英华》、《唐文粹》等书中搜辑、考证而得到的 。最新的汇编文集《李商隐文编年校注》(刘学锴、余恕诚 , 中华书局 , 2002)中收入了352篇文章 , 其中大部分是骈体文 , 也有少量被称为“古文”的散体文 。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对李商隐的骈体文评价很高 , 认为只要《樊南文集》存留 , 唐代的骈体文就算全部遗失也不可惜 。
施蛰存认为 , 李商隐的诗的社会意义虽然不及李白、杜甫、白居易 , 但是李商隐是对后世最有影响力的诗人 , 因为爱好李商隐诗的人比爱好李、杜、白诗的人更多 。在清代孙洙编选的《唐诗三百首》中 , 收入李商隐的诗作22首 , 数量仅次于杜甫(38首)、王维(29首)、李白(27首) , 居第四位 。这个唐诗选本在中国家喻户晓 , 由此也可以看出李商隐在普通民众中的巨大影响 。晚唐时期 , 韩偓、吴融和唐彦谦已经开始觉学习李商隐的诗歌风格 。到了宋代 , 学习李商隐的诗人就更多了 。据叶燮说:“宋人七绝 , 大概学杜甫者什六七 , 学李商隐者什三四 。”(《原诗》)北宋初期的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宗法李商隐 , 经常互相唱和 , 追求辞藻华美、对仗工整 , 并刊行了一部《西昆酬唱集》 , 被称为西昆体 。在当时颇有影响 。此外 , 王安石对李商隐也评价很高 , 认为他的一些诗作“虽老杜无以过也”(《蔡宽夫诗话》) 。王安石本人的诗歌风格也明显受到李商隐的影响 。明朝的诗人从前、后七子到陈子龙、钱谦益、吴伟业 , 都受到李商隐的影响 。清朝喜欢写艳情诗的人更是专学李商隐的无题诗 , 例如王彦泓的《疑云集》和《疑雨集》 。民国时期鸳鸯蝴蝶派小说中的香艳诗也是受到他的影响 。关于李商隐对后世的影响 , 可以参看吴调公《李商隐对北宋诗坛的影响》、《李商隐在清代的余波绮丽》、王玉祥《李商隐对苏曼殊诗的影响》、王兆阳《论李商隐的诗对词的独特风格形成的影响》、刘学锴《李商隐诗与唐宋婉约词》等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