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岘人物生平简介,李岘是什么朝代的人?( 二 )


他的妻子申诉不已,下诏令侍御史毛若虚再次审问,若虚判谢夷甫有罪,又说崔伯阳三人徇私,没有依据事实判决 。崔伯阳大怒,派人去召见毛若虚,话不投机 。崔伯阳想上奏此事,毛若虚已经先骑马觐见,向肃宗告急,皇帝说:“我知道了,卿出去吧 。”毛若虚说:“臣出去就要死了 。”皇帝因此留他在帘内 。过了一会,崔伯阳来到,肃宗询问,崔伯阳极力说毛若虚顺从权幸意旨,附会宦官 。皇帝发怒,将他斥责而出 。
【李岘人物生平简介,李岘是什么朝代的人?】崔伯阳被贬端州高要尉,权献被贬为郴州桂阳尉,凤翔尹严向及李晔都被贬到岭下做一名县尉,孙蓥被除去名籍长期流放播州 。李岘认为几人都没有罪,处罚太重,想为他们说理,于是上奏:“如果毛若虚奉迎权贵意旨滥用刑罚,违犯国家法律,陛下如果相信他的判决,是不相信御史台 。”皇帝对李岘的话很生气,贬李岘出京为蜀州刺史,再次出任江陵并兼御史大夫,充荆南节度观察处置营田等使 。当时右散骑常侍韩择木入宫应对,皇帝说:“李岘想专权吗?为什么说信任毛若虚就是不信任御史台?已下令贬他做蜀州刺史,朕还觉得处罚太轻了 。”韩择木回答:“李岘说话直率,不是想专权 。陛下宽恕他,只会增加圣上的德行 。”
代宗复相
唐代宗即位,征招李岘为荆南节度、江陵尹,知江淮选补使 。又召入为礼部尚书,兼宗正卿 。时逢皇帝驾临陕州,李岘从商州山路赶赴皇帝所在 。回到京师,拜李岘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
按照先例,宰相不在政事堂接见宾客 。当时天下多事,宰相元载等见宦官传达诏命至中书省,就领他们进入政事堂,设置榻床接待 。李岘为宰相,下令撤去榻床,上奏请常参官分别举荐能够胜任谏官、宪官者的人才,不限人数。
公正执法
刚收复东京时,讨论如何处置接收叛贼官职的陈希烈已下数百人,崔器奉迎旨意严峻苛刻,上奏请求全部处死;皇帝也意欲严惩以警戒天下,打算听从崔器的意见 。
当时李岘为三司使,坚持说:“凡事有首恶有从犯,情节有轻重,如果一概处死,恐怕有违陛下宽宏大量的深义,又不符合国家允许自新的法典 。再说羯胡扰乱纲常,无人不收到凌辱,二京全部陷落,天子流亡南方,人人各故性命,礼教败坏 。有的是陛下亲戚,有的是勋旧子孙,如果全部处以极刑,恐怕违背仁爱宽容的本意 。古代贤明的君主用刑,只是杀掉首恶,胁从不问 。何况河北残余的敌人尚未平定,官吏多被贼人拘限,如果能宽大处理免除死罪,正好开启悔过自新的道路;如果全部处死,是为坚定叛逆党羽的决心,谁还敢改过自新归顺国家?困兽尚且斗争,何况数万人呢!”崔器、吕諲,都是死守条文的官吏,不识大体,不知道变通 。朝廷争议了数日,才听从了李岘所奏,全保全了很多人的性命 。
因为他能预料政敌动向、决定大事都如此准确,竟被宦官所排挤,免去知政事,为太子詹事,并充任江南西道勾当铸钱使 。不久升任吏部尚书,知江淮举选,在洪州设置考场,并担任劝农宣慰使 。第二年,改任检校兵部尚书,兼衢州刺史 。永泰二年(766年)七月因病逝世,时年五十八岁 。
宣宗图阁
大中元年(847年),宣宗诏令李岘等三十七人画像,续图凌烟阁 。
擢拔人才
李岘慧眼如炬,提携后进,选拔英才,最为著名者,当以李栖筠为首 。李栖筠之子是为李吉甫,其孙更是著名的李德裕 。李岘为太守时,李栖筠调动为冠氏主簿,两人遂成布衣之交;后来李岘为御史大夫,李栖筠为详理判官,二人位上下级,同心同德,李岘对其爱护有加,两唐书皆有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