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六出祁山和姜维九伐中原为什么都劳而无功( 二 )


诸葛亮死后,蒋琬费祎时期,蜀汉在对魏国的态度上基本上就是战略相持阶段,而且是被动防御 。这是和诸葛亮时期的战略路线完全不同的 。姜维统兵以后,并没有掌握蜀汉全部军队的指挥权,而且也没有得到后主的完全信任 。所以他在汉中取守势,而且是以主力在汉中,他自己也在甘南陇西一带进行战略牵制 。别说他在那里没有取得什么决定性的胜利,就是能取得,战略意义也是要大打折扣的 。他就算能夺取雍凉二州,对曹魏来说战略损失也是很有限的,关中根据地还在手里,还可以反攻,并不会全面转入战略被动局面 。所以,姜维的几次主动出击不要说不能算真心实意的北伐,就连具有战略意义的主动防御都算不上 。
网络配图
这一点,其实也可以参考南宋的态势 。一开始,南宋占有汉中和关中,荆州地区,所以在战略上是比较主动的,始终保持着北伐的能力 。但是,在张浚领导下,失去了汉中和关中地区,南宋在西南就变成了完全彻底的被动防御,甚至连战略牵制作用都发挥不上 。
【诸葛亮六出祁山和姜维九伐中原为什么都劳而无功】失去了在关中进行战略策应的能力,岳飞所处的荆襄地区实际上也是孤掌难鸣 。就算能真的北伐成功,克复两京,也守不住,因为关中和太原的金军只要出动增援,对岳飞军就是绝对性而且是压倒性的优势 。不过,岳飞好歹算是为南宋争下了襄阳,拿下了一个重要的战略要点,并且经过长期经营,使襄阳成为长江中上游地区宋军防线的核心 。
在更早一些时候,甚至是在五代十国时期,仅仅占据了中原和关中地区的后唐南征四川也能顺利成功,也是因为前蜀政权始终未能有效控制汉中地区作为战略屏障,也没有任何能够进行战略策应和牵制的能力 。宋初南征四川同样如此,王全斌仅帅五万人就能顺利消灭后蜀,平定四川,也是一样的 。这两次都是从汉中出兵,一路势如破竹,“四十万人齐卸甲,宁无一个是男儿” 。
所以说,就像守江必守淮一样,割据四川,如果要保持战略进取能力,就必须始终将汉中和荆襄地区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 。失去荆襄地区就失去了进取能力,失去汉中,就等于失去了有效防御能力,连自保都做不到了,灭亡是早晚的事,只是靴子何时落下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