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来论|23年捐款1363万元,“顺其自然”折射契约信仰

【 宁波|来论|23年捐款1363万元,“顺其自然”折射契约信仰】11月23日上午,浙江省宁波市慈善总会会长陈云金收到了一封落款为“顺其”的挂号信,落款地址则是不存在的宁波市中山路1号。信封里依旧是一叠厚厚的汇款凭证,共107张,其中的105张金额是9999元,另外两张分别是50元和55元,总计105万元。这个神秘的隐名捐款人正是“顺其自然”。据了解,这是“顺其自然”第23次向宁波市慈善总会捐款,也是金额最高的一次。至此,“顺其自然”23年向宁波市慈善总会的捐款总额已达1363万元。
“顺其自然”第一次给宁波捐款是1999年12月6日,从邮局汇款5万元,用于2000年春节向特困家庭送温暖,之后捐款从全部用于宁波学生助学,到通过对口帮扶用于贵州、甘肃、四川等偏远地区的教育设施改善,至今23年从未间断。据报道,“顺其自然”的捐款有几个特点,一是从“顺其自然”四个字中随机选择两个字作为捐款人名;二是汇款地址来自宁波多个邮局和邮政银行,但落款地址都是不存在的;三是从实名制后,每张汇款单都不超过1万元;四是每年捐款金额都比上一次有所增加;五是都在每年的11月汇出,然后单据邮寄至宁波市慈善总会。
如果说第一次汇款还是一个人。在媒体报道后,之后的汇款可能来自一群相知相熟的朋友,毕竟一个人不可能在一个月内几十次甚至上百次去不同地方汇款。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比一个人捐款1363万元更有意义,它折射出一种契约信仰。
最初的“顺其自然”带动了更多“顺顺”“顺其”“然然”等,他们又带动了更多人匿名捐款。据报道,宁波市慈善总会捐款收支平台上,90%以上的捐款人都署“爱心人士”等化名,已收到其他隐名捐赠超过5000人次,总额超过五千万元。这更像一种彼此默默达成的契约:我们共同不留名做好事,我们共同坚持把好事做到底。
从宁波市慈善总会到当地媒体,甚至有些喜欢追根寻底的网友都尊重捐款人的意愿,不去找这个人或这群人到底是谁,同样是一种默默的契约。浙江省档案馆有一个常设展览——“大写浙江人”,入选的124人分古代、近现代、当代三类,其中有一个人名是这样写的:宁波匿名慈善人士“顺其自然”。民政部颁发的中华慈善奖奖状,有一个被表彰人姓名,同样叫“顺其自然”。这种契约的影响力就这样逐渐扩大。
而从捐款人的权利来说,受捐方有责任告知捐款人其善款使用情况。捐款人匿名,则是对慈善总会的高度信任,而慈善总会的台账上,都详细列出了所有捐款的用项。这仍是彼此达成的契约,尽管没有见面,没有监督。
鲁迅先生在《热风·随感录四十一》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如果说匿名捐款人并没有因为社会上的一些负面新闻和个人可能受到的一些不公平而捐款,这还是一种道德自觉,宁波的“顺其自然”现象则折射出一个城市的契约信仰。一个拥有这样一种契约信仰的城市,又何愁没有竞争力,又何愁不能满足群众的更美好需求?这是宁波之幸,更是时代之幸。
(作者 丁慎毅)
投稿邮箱:qilupinglun@sina.com
找采访人员、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采访人员在线等你来报料!

宁波|来论|23年捐款1363万元,“顺其自然”折射契约信仰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