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夜人|兰州城关区:抗疫中的守夜人
一顶帐篷驻阵地,一盏夜灯驱黑暗。在疫情还没有完全褪去的日夜里,在城关区各街道社区防疫卡点上,有这样一群人,无畏严寒、不惧黑夜、无私奉献,继续默默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他们犹如一盏盏守护各家平安的明灯,照亮黑夜,温暖人心,正是有了他们这些黑夜中最美的“守夜人”,才会迎来黎明的第一道曙光。
广武门街道社区人:“自己的门,我们自己守!”年过半百的王兵是156公社的一位居民,在疫情刚开始,就悄悄的承担了卡口值守任务,这一值就是一个多月。一身军大衣、一顶红帽子、一副红袖章,这是他每晚的标配。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他准时出现在有着91户居民的156公社大门口,先是对卡口点的桌面、地面进行全面消杀,然后就开始当起了“哨兵”。“您好,师傅,您从哪里来,查一下健康码?”“师傅,看一下你的行程码!”引导、验码、登记……时时刻刻重复着相同的话语。有时候对无理由进进出出、聚集闲聊的群众还要耐心进行劝解和引导。相同的询问、相同的动作,在寒风中一遍一遍地重复,灯光与夜映衬出他单薄的身影,却又显得如此的强健。
文章插图
“主任,我来值夜班吧,女同志夜晚不太安全”,这是焦新华在社区报到时说的一句话,之后,“自然而然”的就到了沙家牛肉面的卡口点。夜班是难熬的,尤其是后半夜。为了不打瞌睡,焦新华困了便站起来走一走、活动活动,熬过漫漫长夜。“值夜班虽然辛苦,但是我们不怕辛苦,这是我的责任。”焦新华说。
“去年疫情形势那么严峻的时候我就在这里,今年肯定不能少了我。”退役军人许全喜说,2020年疫情防控的时候就在沙家牛肉面疫情防控点值守,今年他又来了。疫情值守点上的许全喜,仿佛有用不完的精力。查码、测温、登记、劝导一刻不停,居民在他的引导下有序进出。“我在这儿住的时间长,跟附近的大伙儿都认识,我在这儿值守,进出的居民我一眼就知道是不是这里住的,我在这儿,就是一道疫情防火墙。”
【 守夜人|兰州城关区:抗疫中的守夜人】
文章插图
凌晨4点,换班的老杜和温师准时到岗。值了一天班,大家都腰酸腿麻,但每个人都坚守到最后。他们简单的做了交接,就正式上岗了。后半夜的温度,直接飙到零下10度左右,出入的人渐少,可是,他俩丝毫不马虎,在卡口点上走来走去,冻了就搓搓手、跺跺脚,困了就翻翻手机、聊聊天。随着复工复产,有几个夜晚值守卡口的志愿者返工了,在电话征求了他俩意见后,都不约而同的答应将值守时间延长4个小时,“没问题,我闲着也是闲着,我会按时到岗!”温永峰斩钉截铁的说道。
伏龙坪街道后街社区基本为平房院落且区域面积大,如何在疫情期间管控好辖区居民社区的重点任务,经过深思熟虑,伏龙坪街道后街社区“社工委”结合辖区实际,用挡板封闭巷道13处,总共设置3处出入口形成闭环管理,实行24小时防控值守岗。“社工委”委员、社区工作者、下沉干部、退役军人及志愿者们轮流坚守在卡口已经27天。
文章插图
后街社区的7名男同志王永强、汪德成、周怀林、马永寿、刘新胜、张明龙、鲁家鹤承担了夜晚的值守,他们7个人平均年龄都在50岁以上,其中汪德成和周怀林明年1月即将退休,但他们没有喊过苦叫过累,从凌晨12:00到清晨8:00,截止到目前坚持了216个小时。冬夜寒冷漫长,他们坚持查看出入证、扫“小兰帮办”、查看健康码、测温,受天气影响测温枪经常不准,他们便捂在自己怀中。特别是23路终点站卡口,午夜垃圾清运车出入频繁,王永强和汪德成依旧做到不放松,严格执行卡口规定。7位同志互相鼓励,互相“打气”。
- 妇女|喜报!兰州公安七里河刑侦直属大队荣获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
- 兰州|兰州11岁小女孩第一次去北京:我想救弟弟
- 兰州晚报讯|“侨爱心·进社区”眼健康活动正式启动
- 白银|白银市支援兰州集中隔离点50名医护人员平安归来
- 闭环管理|平川区最后一批驰援兰州市抗疫医疗队凯旋
- 兰州|凯旋日 英雄归!60名援助兰州医护人员平安归来
- 兰州新区|气温零下5度,一对祖孙在湖水里挣扎……不会游泳的他想到了一个办法
- 积石山|临夏州600名驰援兰州医护人员载誉归来!
- 新冠肺炎|以微光聚拢成火炬之温暖——记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后勤司机王海旭
- 通渭县|致敬!最美逆行者——通渭县第一批100名支援兰州抗疫医疗队今日凯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