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皇帝遭雷电劈死的不解之谜将成永恒传说( 二 )
记得嘉庆八年(1803年)之时,嘉庆皇帝在宫中就险些被陈德刺死 。当时,大难不死的嘉庆皇帝曾经在《遇变罪己诏》中,心有余悸地讲过这么一句话:“朕虽未能仰绍爱民之实政,亦无害民之虐事,突遭此变,实不可解!” 嘉庆帝不能预料到后来的惨死 。否则他后来在九泉之下,大约口口声声都要向人诉说自己的《窦娥冤》了 。
宫中对于嘉庆帝的死因是讳莫如深的 。可是,父皇嘉庆帝的惨死,却在道光帝的心理投下了一个很深的阴影 。后来,道光帝的执政老是表现出一种前怕虎、后怕狼的犹豫,做什么事情都有一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慎微 。道光帝愈是怕出错,愈是祸事连连,这也怪大清朝的气场不行了 。
其实,对于道光帝的即位,下面的臣子也不是没有闲言碎语的 。
嘉庆帝猝死,根据王氏《东华录》的说法:“嘉庆四年四月初十日,仁宗遵密建家法,亲书上命,缄藏匣,默体先志,慎简元良 。”似乎道光帝的上位是笃定的 。[$HR
但是,仔细观察此阶段其他史料中流传出来的种种说法,却又可能是未必的 。因为后来,嘉庆帝可能改变主意,把密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的匣撤了出来 。根据御制《古今储贰金鉴》的说法,雍正帝所制定的秘密确立储君圣旨,皇帝在选定继承人之后并不需要向群臣宣布,而是预立密诏两道,一道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的后面,一道藏于皇帝随身携带的金盒之中 。一旦皇帝升天了,大家把两道密旨放在一起印验无误,即可以举行新皇帝登基的手续了 。当时,嘉庆帝崩驾后,朝廷重臣们只从服侍嘉庆帝的一个小太监,身上搜出了密旨的副本,而“正大光明”匾额后的正本却失踪了 。按照大清朝新君确立的严格程序,道光道的继承权并不明朗,因此,道光帝当时面临着他人生的第一次重大的政治危机 。
网络图片
当然了,中国官方史书对于这一段秘史秘而不宣 。倒是来自于朝鲜国的一个叫朴绮寿的书状官,为这件事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韩国出版的《同文汇考》一书中,记载有他在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三月二十九日所写下的一段日记:“皇帝有三个儿子,长子则面貌凉薄,人且凡庸 。第二子则广颊丰耳,人亦宽弘 。第三子则最为颖悟,有文艺,年虽少而颇练达事务,皇帝最喜欢他 。” 朴绮寿所描绘的“皇帝三子”,为当时的长子绵宁36岁(道光帝担心绵字老百姓不容易避讳,做上皇帝后便改名叫旻宁),次子绵恺22岁,最小的儿子绵忻12岁 。绵恺、绵忻均为道光帝的继母孝和睿皇太后所生 。当时,36岁的道光人瘦削得像一只猴子,又没有多少精神气儿,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像极了一个昏昏欲睡的乡下土老帽儿,这难保后来的嘉庆帝不会产生其他的想法 。
嘉庆四年(1799年),道光帝被确定为储君之时,道光的生母孝淑睿皇后去世还不到两年,后来的孝和睿皇太后当时还没有升上来做皇后,只不过是一位贵妃,因此,绵宁以嫡长子的身份跻身于储君,那是任何人都不敢说闲话的 。何况当年嘉庆帝膝下还只有18岁的绵宁、4岁的绵恺,小绵忻还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作为一种预防性的建储措施,嘉庆帝舍道光便没有其他更合适的人选了 。
但是,到了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嘉庆皇帝暴毙那一年,绵宁的优势就一点点地流失了 。绵宁除了在嘉庆十八年(1813年)那年,露了一手好枪法,在以后的岁月中乏善可陈 。嘉庆帝发现绵宁的性格比自己更加趋向于墨守成规,而且容貌猥琐,嘉庆帝担心即位后的绵宁能不能镇住下面那些营私结党的臣子?如此,嘉庆帝对绵宁产生了“望之不似人君”的复杂想法 。其次,则在于幼子绵忻的伶俐喜人 。14岁的绵忻,人长得犹如晨月的朗朗生辉,优雅极了 。他的生机,跟绵宁的枯淡,恰成为一种鲜明的对比 。何况,这时,绵宁的生母孝淑睿皇后已经死了很久了,孝和睿皇太后却仍处于一种女子的盛年,从来只闻新人笑,有谁听得故人哭?其时,嘉庆帝的万千宠爱,正在幼子绵忻的生母钮祜禄氏皇后(即孝和睿皇太后)身上,嘉庆皇帝如果是爱母及子的话,绵忻具有很大的机会 。如此,嘉庆二十五年这一年,14岁的绵忻被嘉庆皇帝晋封为瑞亲王,而其同母的兄长绵恺尽管已经成年,却只得到了一个郡王的封爵 。
- 慈禧害死光绪皇帝用的是什么毒药?毒性这么强
- 元朝皇帝是怎么做到的死后竟没有留下一座陵墓
- 明朝皇帝熹宗选妃裸检秘闻:竟然摸遍全身?
- 史上唯一被裸刑的皇后:竟还遭受众人凌辱
- 古代最长命的武将耗死九位皇帝陵墓至今成谜
- 朱元璋破坏他人墓葬风水300年后遭到后人报复
- 河南将军墓棺中竟有康熙皇帝御赐的一颗金头
- 嘉道中衰中的嘉庆帝,他的结局是什么?
- 谁这么牛这个皇后竟然不让皇帝老公找小三
- 嘉庆皇帝为何非要杀和珅?和珅跌倒,嘉庆吃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