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人口数量之谜:究竟朱元璋的大明基础如何( 二 )


在明初人口史上,还有一个问题也存在争论,那就是明初户口存在南降北升的现象 。根据相关的统计,从洪武十四年到洪武二十四年,当时南方除四川外,人口数量的下降幅度达到了12.83%,而北方人口却有了明显的增加,上升幅率达到了9.87% 。类似这样的情况在以前王朝的历史上是很少出现的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现象的发生呢?有人认为,由于明朝初年,政府在江南地区奉行重税政策,所谓“江南赋役半天下”,在残酷的剥削下,南方的阶级矛盾相对尖锐,因此农民起义要比北方多得多,洪武年间总计在一百次左右,这就必然使其户口数量不断减少 。而北方由于是元末农民战争的主战场,当地的地主阶级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因此农民比较容易获得土地,流亡人口也相对少得多,其处境要比南方农民好些,所以反抗斗争的数量和规模都比南方少,表现在户口上也就是人口数量的不断上升 。
图片来源于网络
也有人认为,当时户口的南降北升不可一概而论 。事实上,在洪武年间,江南的许多地区如苏州府、常州府、松江府和杭州府等都出现了人口增加,官方户口统计中之所以出现南减北增的现象是由于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的 。北方地广人稀,商品经济相对不发达,人口和土地关系比较密切,小农轻易不会离开自己的土地,因此国家容易对人口进行控制和统计,人口统计制度能够长期保持稳定 。而南方则商品经济发达,土地兼并剧烈,使得大量的农民放弃土地,另谋他业,国家对户籍就相对难以控制,这就必然造成户口数量的减少 。
关于明初户口问题的种种疑问,今天看来,确实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我们至今还不能有一个确切的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