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将功成万骨枯,古代战场是如何处理尸体的?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这分分合合之间,总会发生战争,一旦发生战争总是要死人的,那么古代人是怎么处置这些尸体的 。这些尸体可能会面对五种结局 。
第一种:可怜枯骨无人收
这种很常见,就是尸体放在战场上没有人处置,尸体弃之荒野,任由野兽分食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杜甫的《兵车行》所描写的就是那种尸横遍野的凄惨景象 。
战败的一方,忙着逃跑,或者全军覆没,哪里还会管尸体有没有人收拾,而战胜的一方,收不收尸体就要看他们的心情了,不过一般他们都是要处置实体的,因为战胜了,就会清理战场,不然这些尸体会引发瘟疫,滋生病毒 。
第二种:挖坑用土埋
【一将功成万骨枯,古代战场是如何处理尸体的?】清理战场的时候,会挖一个很大的坑,将尸体都放进去,然后埋了,因为这些尸体如果放在一个地方会有臭味,还会滋生病毒,引发瘟疫,造成大规模的伤亡,而用土埋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
负责处理战场的人挖一个超大的深坑,把所有的尸体全部扔进去,然后拿土一盖,万事大吉 。这个方法后来演变成了连活人都一起埋了,就是所谓的坑杀,这种情形在历史上并不鲜见 。战国时期秦军坑杀40万赵军,秦末秦军又被项羽坑杀了20万 。
第三种:筑京观
筑京观就是把尸体都聚集在一处,堆很高炫耀自己的战功,明朝的冯梦龙在《东周列国志》里面记载"潘党请收晋尸,筑为'京观',以彰武功于万世 。"
1410年明朝大将张辅进攻安南,击败安南军队,杀死2000多名战俘“筑京观” 。筑京观在我国古代还是很常见的,毕竟胜利的一方想要炫耀自己的战功 。
第四种:火葬
这个火葬和现在的“火葬”可不一样,之前火葬就是不想挖坑,又怕瘟疫传染,就把尸体集中在一块,一把大火烧了就行了 。
火葬在古代多带有宗教色彩,人们相信火焰的力量能够净化人的灵魂,帮助死去的人早生极乐,或是上天堂 。
第五种:充当军粮
在古代打仗物资往往得不到保障,这时候这些尸体就当做了军粮,听着有些恶心,但是在历史上这是真真实实的存在过 。
《三国志·魏书·程昱传》中就有过这么一段记载:“初,太祖(曹操)乏食,昱略其本县,供三日粮,颇杂以人脯”曹军军粮断了,便把人肉作为军粮,吃了三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