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在历代相传之中不断地发生演变,而孟姜女哭长城的初始形态应当追溯到《左传》中写到的“杞梁妻哭夫”这个故事 。杞梁是一名齐国勇士,跟随齐庄公上战场,在攻打莒国时不幸为国捐躯,而当时杞梁妻没有亲属,也无子嗣,杞梁死后成了只身一人,于是她痛心疾首,去郊外迎接杞梁的尸首 。齐庄公派人前来吊唁,被杞梁妻回绝,她认为杞梁为国献身,乃功臣,齐庄公缺乏诚意 。日后齐庄公亲自至杞梁家以表悲伤之心,并将其安葬在齐国郊外 。
这是最初的史迹记载,在这个故事里, 既没有杞梁妻哭大, 也没有长城 。
战国中期的?礼记.檀弓?中,曾子也提到此事,不过内容已经有所发展, “杞梁妻与齐君争礼" 演变成 “杞梁妻哭夫"。而这 时候秦始皇还没有出生, 事发地点离秦国也相距一千多公里。.
西汉后期,战争使得民不聊生,家破人亡,文学家刘向,他在其《说菀-立节篇》中写道:杞梁战死后,他的妻子悲伤地面墙而哭,墙为之倒塌,后来他在《烈女传》中又进一步演绎道:齐庄公偷袭莒国,杞梁战死,其妻无子,于是在城边枕着丈夫的尸体痛哭,过路者无不为之酸鼻 。哭了十日,城墙为之崩塌 。杞梁妻因为无亲可投,于是投淄水而死 。到了唐代末年,诗僧 贯休的《杞梁妻》的一首诗“秦之无道兮四海枯,筑长城兮遮北胡 。筑人筑土一万里,杞梁贞妇啼呜呜 。上无父兮中无夫,下无子兮孤复孤 。一号城崩塞色苦,再号杞梁骨出土 。疲魂饥魄相逐归,陌上少年莫相非”
把这个早于秦始皇300年,发生在齐国的故事,硬生生地嫁接到秦始皇的头上,嫁接到长城上 。
依此看来,杞梁和杞梁妻皆为齐人,而孟姜女传说中的孟姜女和万喜良皆乃杞梁和杞梁妻所演变而来,虽然“杞梁妻哭夫”这个故事中,杞梁妻没有将长城哭到崩塌,没有投水,但是跟杞梁妻一样,有着刚烈忠贞的气节 。所以孟姜女该为春秋齐国人,属当今的山东境内 。
《史记.楚世家》正义引《齐记》载:“齐宣王乘山岭之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千有余里 。”可见,孟姜女哭的应是齐长城 。尽管如此,外地许多地方通过整理史料、建祠堂等,想拉过去这块文化资源,比如山海关的孟姜女庙就是全国最大的一个 。
但是河北省秦皇岛山海关被后人认为是“孟姜女哭长城”之地,并在那里盖了孟姜女庙,南来北往的人们常在这儿洒下一掬同情之泪 。
但是在卫辉池山乡歪脑村一带还流传其故事,山上能见到孟姜女哭塌长城的泪滴石 。新乡市区有孟姜女河,孟姜女路,孟姜女桥等名称 。
修筑长城是历代封建王朝各种劳役中最为残酷、最具代表性的一项劳役,从春秋至明,近两千年漫长的岁月中,长城屡修屡补,强征了无数的民夫,任何时候都可能产生像孟姜女那样的遭遇 。
因此,姜女和喜良是劳动人民在承受无限度的劳役中塑造出来的两个典型人物,集中表现了千百万下层百姓被劳役逼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灾难 。动人的哭长城故事,是对封建统治阶级暴虐行为的控诉,也是对被奴役者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精神的歌颂 。正如南宋名臣文天祥在孟姜女塑像旁书写的楹联:“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 。”这当是中允之论 。
- 历史上万里长城真的能阻挡外敌入侵吗?
- 清朝为什么不修长城?原因并非自信而是心虚
- 长城多少米
- 秦昭襄王嬴为何要自毁长城逼死白起?只因為得到的比失去的多
- 秦始皇为什么要建长城?只因获得了五字预言
- 孟姜女原型为齐国武将妻子:哭长城系唐代传
- 李世民与康熙皇帝为何要公开贬低长城
- 古代地下万里长城挖出来的土墙可绕赤道一周
- 长城为什么千年不倒,如今为什么做不到?
- 康熙皇帝为什么会拒绝修理长城原因出在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