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杨贵妃美丽一世竟沦为战争的牺牲品!( 二 )


网络配图
还有人认为 , 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驿 , 而是流落于民间 。俞平伯先生在《论诗词曲杂著》中对白居易的《长恨歌》和陈鸿的《长恨歌传》作了考证 。他认为白居易的《长恨歌》、陈鸿的《长恨歌传》之本意 , 盖另有所长 。如果以“长恨”为篇名 , 写至马嵬已足够了 , 何必还要在后面假设临邛道士和玉妃太真呢?职是之由 , 俞先生认为 , 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驿 。当时六军哗变 , 贵妃被劫 , 钗钿委地 , 诗中明言唐玄宗“救不得” , 所以正史所载的赐死之诏旨 , 当时决不会有 。陈鸿的《长恨歌传》所言“使人牵之而去” , 是说杨贵妃被使者牵去藏匿远地了 。白居易《长恨歌》说唐玄宗回銮后要为杨贵妃改葬 , 结果是“马嵬坡下泥中土 , 不见玉颜空死处” , 连尸骨都找不到 , 这就更证实贵妃未死于马嵬驿 。值得注意的是 , 陈鸿作《长恨歌传》时 , 唯恐后人不明 , 特为点出:“世所知者有《玄宗本纪》在 。”而“世所不闻”者 , 今传有《长恨歌》 , 这分明暗示杨贵妃并未死 。
有一种离奇的说法是杨贵妃远走美洲 。台湾学者魏聚贤在《中国人发现美洲》一书声称 , 他考证出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驿 , 而是被人带往遥远的美洲 。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 , 杨贵妃逃亡日本 , 日本民间和学术界有这样一种看法:当时 , 在马嵬驿被缢死的 , 乃是一个侍女 。禁军将领陈玄礼惜贵妃貌美 , 不忍杀之 , 遂与高力士谋 , 以侍女代死 。杨贵妃则由陈玄礼的亲信护送南逃 , 行至现上海附近扬帆出海 , 飘至日本久谷町久津 , 并在日本终其天年 。
由上述可见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关于杨贵妃之死的传说愈来愈生动 , 当然 , 离开史实也愈来愈远 。其实 , 杨贵妃在马嵬驿必死无疑 。《高力士外传》认为 , 杨贵妃的死 , 是由于“一时连坐”的缘故 。换言之 , 六军将士憎恨杨国忠 , 也把杨贵妃牵连进去了 。这是高力土的观点 。因为《外传》是根据他的口述而编写的 , 从马嵬驿事变的形势来看 , 杨贵妃是非死不可的 。缢杀之后 , 尸体由佛堂运至驿站 , 置于庭院 。唐玄宗还召陈玄礼等将士进来验看 。杨贵妃确实死在马嵬驿 , 旧、新《唐书》与《通鉴》等史籍记载明确 , 唐人笔记杂史如《高力士外传》、《唐国史补》、《明皇杂录》、《安禄山事迹》等也是如此 。
网络配图
民间传说杨贵妃死而复生 , 这反映了人们对她的同情与怀念 。“六军”将士们以“祸本尚在”的理由 , 要求处死杨贵妃 。如果人们继续坚持这种观点 , 那么 , 杨贵妃就会被当作褒姒或者妲己一类的坏女人 , 除了世人痛骂之外 , 是不可能有任何的赞扬 。即使她是人间什么绝色或者盛唐女性美的代表者 , 也不会在人们的潜在意识中产生怜悯与宽恕 。全部的问题在于:杨贵妃事实上不是安史之乱的本源 。高力士曾言“贵妃诚无罪” , 这话虽不无片面 , 但贵妃不是罪魁祸首 , 那是毫无疑问的 。安史之乱风雨过后 , 人们开始反思 , 总结天宝之乱的历史经验 , 终于认识到历史的真相 。民间传说自有公正的评判 , 对历史人物的褒贬往往比较客观 。杨贵妃之死 , 既有其自取其咎的一面 , 更有作为牺牲品的一面 。于是 , 人们幻想确实已死了的杨贵妃能重新复活 , 寄以无限的追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