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唐朝为什么都要攻打高句丽?隋朝因此而亡( 三 )


但是,没过多久,隋朝前往突厥的使节居然正好碰到了高句丽的使臣 。文帝便觉着给你小子说了也不听,还和突厥眉来眼去的,没办法,只能打了 。
文帝出兵三十万征伐高句丽,运气却确实在有些不好,水路两边都遇到了极端恶劣的天气,除了风暴还有疾疫 。尽管没什么太多战果,但高句丽王迫于隋军势,遣使谢罪,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而这却为后来隋炀帝倾天下之力来攻打高句丽埋下了伏笔 。
炀帝时,突厥已经臣服,隋朝国内经济达到了鼎盛,黄门侍郎裴矩奏告隋炀帝:“高丽之地,本孤竹国也,周代以之封于箕子,汉世分为三郡,晋氏亦统辽东” 。
本就腾出手来的隋炀帝听裴矩这么一说,便开始准备攻打高句丽 。
大业七年,隋炀帝下诏,动员全国,天下兵马不论南北,集合于涿郡,起兵百万,由炀帝亲自指挥,各军首尾相接,鼓角相闻,旌旗相连长达千余里,史云:“近古出师之盛,未之有也”,隋炀帝声言“眷彼华壤,翦为夷类”,并指责高丽“兼契丹之党,虔刘海戍,习靺鞨之服,侵轶辽西”,浩浩荡荡的开往辽东 。
炀帝效仿苻坚,要玩就玩大的,可是奈何有百万雄兵,炀帝却不是韩信,由于指挥不当,供给不足,杨广的第一次亲征惨败而告终 。
大业九年,炀帝第二次御驾亲征,亲统六十万军征辽东,但是国内杨玄感叛乱,隋军不得不班师回朝而平乱 。
第二年,隋炀帝第三次亲征,高句丽这次是在有些吃不消了,虽然前两次炀帝亲征都没有什么战果,但高句丽的国力却因此消耗巨大,再和炀帝死磕下去,恐怕没被隋炀帝给灭了,自己内部就先完蛋了,遂遣使请降,炀帝见挽回了些面子,加之国内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遂班师回朝 。
然而,高句丽还是没来朝觐,也拒绝放回俘虏的大批隋朝军民,并用隋军战士的尸骨筑城景观,来恐吓前来征伐的中原王朝 。
虽然炀帝因征伐高句丽使得国内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最终而身死国灭,但炀帝的三次亲征却极大的消耗了高句丽,方俞先生的《争霸东北亚》中有这么一句,“中国用一个朝代灭亡的代价,让高句丽失去了成为东北亚霸主的最好机会” 。
6.不为子孙忧
贞观末期,东突厥基本被消灭,四方夷狄挨个被打服,隋末的紧张局势终于安定了下来,腾出手来的唐太宗便开始着手收拾高句丽了 。
贞观十七年,新罗遣使入唐,诉说百济对其的攻伐,以及与高句丽对唐图谋不轨,企图断唐朝的通路,太宗派司农丞相里玄奖出使高句丽,命其停止争战,遭高句丽拒绝,太宗便决意征讨高句丽 。
唐太宗曰:“辽东旧中国之有,自魏涉周,置之度外 。隋氏出师者四,丧律而还,杀中国良善不可胜数 。今彼弑其主,恃险骄盈,朕长夜思之而辍寝 。将为中国复子弟之仇,为高丽讨弑君之贼 。今九瀛大定,唯此一隅,用将士之余力,平荡妖寇耳 。然恐於后子孙或因士马强盛,必有奇决之士,劝其伐辽,兴师遐征,或起丧乱 。及朕未老,欲自取之,亦不遗后人也 。”
从唐太宗的这番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征讨高句丽的原因:
一、高句丽占有的辽东土地,本就是秦汉故土,现今九瀛大定,唯此一隅 。
二、隋出师死伤颇重,为中国子弟复仇 。
三,为后世子孙取,不为后世子孙忧 。
贞观十九年,唐太宗继隋炀帝之后,再起辽东之役,十一月,诏命刑部尚书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太子詹事、左卫率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水陆大军分道进击高丽 。接着,唐太宗御驾自洛阳出发,加入进攻辽东的陆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