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坐如钟,为耒阳写一篇导游词( 三 )


主大门由护墙、牌坊、照壁以及门外小广场组成 。大门高12米 , 宽15.6米 , 呈三孔拱门式 , 坡式顶青色墙 , 琉瓦飞檐 , 古色古香 。正门、内门的门额“蔡伦纪念园”分别为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和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学者胡绳题写 。拱门墩柱上书楹联两副 , 主联是
“结绳纪事甲骨刀镌简牍盛行帛缣继起夸纸轻便合民用;
利废制浆赫蹄幅薄蛮笺色美玉版心澄颂侯发明开世风” 。
边联是
“天工夺巧纸圣传奇万世纪功勋一代才名驰宇宙;
耒水钟灵明时肇瑞九州隆庆典千秋岳色壮山河” 。
主、边两联其文其意不言而喻 , 颂诵蔡伦造纸功高寰宇 , 德传万世 , 表达出了世人对蔡伦功德缅怀崇尚之情 。
大家或许已经注意到了两耳门正上方的“尽心”、“敦慎”四字 。“尽心”、“敦慎”四字取自南朝刘宋时的史学家范晔所著《后汉书·蔡伦传》 , 意即赞颂蔡伦是一个具有办事、钻研问题竭力尽力、敦厚朴实、谨慎诚实的人 。
拾级而上登入牌坊之内 , 引人注目的是“蔡伦青铜塑像” 。席地而坐的蔡伦像是根据他当时的坐势习惯而塑 。像高2.5米 , 基座高1.2米 , 总高3.7米 。我们不妨仔细端详 , 你看他剑眉朗目 , 天庭饱满 , 伟岸魁梧 。左手叠纸于膝 , 右袖垂落右膝之上 , 端坐如钟 , 落落而大方 , 自然而洒脱 , 凝眸远视 , 似在深思静虑 。
蔡伦铜像的照壁高6米 , 长12米 , 镶以黑色大理石底板 , 其上刻录的便是刚才提到的南朝刘宋时历史学家范晔的那篇《后汉书·蔡伦传》 , 全文282字 , 记叙了蔡伦生平及其发明的造纸术 。迄今为止 , 较详尽地记叙蔡伦的史料不多见 , 《后汉书》中的这篇《蔡伦传》便是最具权威性的文史资料了 , 人们若要了解蔡伦及造纸术的发明 , 可细读此文 。各位可能注意到了“蔡伦字敬仲 , 桂阳人也” 。这一句 , 这自然是说蔡伦的籍贯为“桂阳” 。那么 , 此“桂阳”是不是指郴州的桂阳县呢?绝对不是 。蔡伦是耒阳人 , 这是勿庸置疑的事实 。范晔著《后汉书·蔡伦传》所说蔡伦“桂阳人也” , 是因为当时(东汉时期)的桂阳郡治在耒阳 , 当时耒阳通称为“桂阳郡” , 而今郴州的桂阳县是民国初年设立的 。
我们看到的这一汪碧水就是蔡子池 , 约十余亩 , 呈长方形 。相传为蔡伦从宫里回到故里传播造纸术时所开 , 用来冲洗植物纤维的 , 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了 。如今看这池子 , 波平镜明 , 一池清亮 , 岸柳婆娑 , 依依垂丝 , 倒映水中 , 有着阅不尽的绿意盎然 , 生机勃勃 。更兼那池子中段中添了“思侯亭”一景 , 若月夜漫步在石桥上 , 可见双月争辉 , 荡漾池中 , 又有“唯有蔡池双月美”的吟唱 。
怀圣台上的浮雕墙从整体上看 , 像一卷打开的纸 。它弧长55米 , 半径15米 。墙面浮雕板质为大理石 , 浮雕内容主要为蔡伦发明造纸的全过程 。画面共分为三大部分 , 第一部分描绘的是蔡伦发明造纸前的书写材料史 。人类自文字产生以后 , 便不断地在寻求书写材料 。譬如我国的古代 , 就曾将文字刻在岩石、陶器、铜器、龟板及牛羊等动物的骨头上 , 后来又写在竹木简上或帛缣绸等丝织物上 , 这些书写材料要么极不方便 , 要么价钱昂贵 , 我国古代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学富五车” , 秦始皇“日阅公文一石”和西汉时东方朔一篇奏章用了竹简三千片的故事 , 皆塑于其中 。第二部分是蔡伦造纸的过程 。蔡伦发明的造纸工艺流程是:原料(嫩竹树皮、麻布、渔网)——沤、煮——漂洗——锉断切碎——舂捣——稀释成浆——加入纸药(香叶)——抄、捞——压榨去水——分张——烘晒干燥——整成纸捆 , 其实这个工艺至今还在耒阳很多乡间流行 。第三部分概述蔡伦发明造纸对人类的伟大贡献 , 全世界都景仰他 , 赞颂他 。浮雕结尾处引用了美国天文物理学家麦克·哈特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人排行榜》中的一段话:“如果没有蔡伦就没有纸 , 我们很难想象今天的世界将会是什么状况……”前苏联教授苏赫曼曼在《造纸学》里也说:“中国在一千八百多年前发明了纸 , 其它任何发明 , 对文化发展的促进 , 都不能与纸相提并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