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星灿烂的唐代诗坛上,卢仝的诗歌成就不算太高,但他却以险怪风格自成一家 。史学家普遍认为,这位诗人作品的怪异基本来源于其性情的怪异 。
卢仝一生的交际圈子非常窄,后人从他的诗作大致可以推测出,卢仝的朋友主要有韩愈、孟郊、贾岛、马异、刘叉等人,这些人都是韩孟诗派的中坚力量,大多和卢仝一样,性格孤僻 。
济源市政协文史研究会副秘书长李立政先生和我探讨卢仝时也说,卢仝的这种高傲性格,是促成其诗风怪异的主要内因 。韩愈在《寄卢仝》一诗中写道:“先生结发憎俗徒,闭门不出动一纪 。”为我们展示了这位怪异诗人自视甚高、落落寡合的形象 。
卢仝的怪异性格,可能与他的身世有关系 。卢仝祖籍河北范阳,卢氏为当地的名门望族,史学家推测,卢仝祖上从河北迁居河南济源,可能是因为家道中落 。到了卢仝一代,日子就相当清贫了 。
卢仝一生不曾做官,缺乏固定的收入来源,但他酷爱读书,在扬州的一所旧宅中藏书颇多 。后来卢仝举家迁到洛阳,为购买一所宅院,欠了当地富商一笔巨款 。由于当时韩愈为河南令,和卢仝关系非常好,时常接济他 。
但由于债主逼债很紧,卢仝受到了威胁 。韩愈《寄卢仝》诗中所说隔墙恶少“每骑屋山下窥瞰”,很可能就是债主逼债的手段 。幸亏韩愈的维护,卢仝才免受一场难堪的侮辱 。韩愈离开洛阳后,卢仝的生活更加艰难了 。为了还债,卢仝不得不将扬州的旧宅卖掉 。但旧宅中的藏书,卢仝想方设法托人运回河南 。卢仝的好友孟郊为此写过一首诗,题目就叫《忽不贫,喜卢仝书船归洛》 。
卖祖屋这种事,是很让人悲伤的,鲁迅先生在《故乡》一文中就非常到位地描述了这份感觉 。
卢仝一生,遭受了很多人情冷暖,看尽了世态炎凉,因而性格古怪,才做出古怪之诗 。
抱才隐居是为大用
【唐朝茶仙卢仝惨死谜案,是否死于甘露之变】由于卢仝在史书中属于“非主流”诗人,有关其记载有前后矛盾之处 。卢仝一生究竟何时隐居,何时游历,何时居洛阳,何时居扬州,何时居济源,均没有详细的划分 。史学家只能大致勾勒出一个线条:20岁之前,卢仝居住在济源,读书、饮茶;20岁之后,开始在扬州、洛阳等地漂泊、游历,甚至还到过塞外;30岁左右,卢仝在洛阳定居,也可能又回到济源王屋山隐居过一段时间 。但这种说法也遭到很多历史学家的质疑——总而言之,卢仝的生平是模糊的 。
唯一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卢仝在王屋山的居住时间最长 。
卢仝居住在王屋山何地,已经不能确定具体地点 。后人根据卢仝诗句的描述,找到了大致方位,并在山间修筑了一间“卢仝茶社” 。2010年12月17日,我和李立政先生上山时,正好赶上茶社放假,空无一人 。
在卢仝茶社的大厅内,陈列着一尊卢仝塑像 。李立政先生说,雕像是根据钱选《卢仝烹茶图》雕刻而成的,至于是不是一千多年前真实的卢仝模样,谁也不敢肯定 。而我觉得这尊塑像有失真实,因为根据史料的描述,卢仝或许患有“脱发症”,没有头发 。
卢仝茶社依山而建,一条溪水从北而南,穿山越岭,直至山下 。山沟两边灌木丛生,怪石峭立 。
隐居山间却心系天下,这是长久以来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一种挥之不去的情愫 。卢仝终生未曾为官,《唐才子传》记载:“朝廷知其清介之节,凡两备礼征为谏议大夫,不起 。”至于卢仝为何“不起”,没有进一步的说明 。研究卢仝的学者据此认为,卢仝是一个看破红尘、不愿为官的人,尤其是爱茶文人,称赞其是不愿入“淤泥”的高尚雅士 。
- 在唐朝如果父母健在攒私房钱居然会被判刑三年
- 萨珊王朝是当时的世界第三,为何要三番两次请求唐朝帮助?
- 唐朝并非全是大胖子初唐的时候流行瘦子
- 昭陵六骏背后的唐朝养马事业,战马产量丰富
- 盘点唐朝统一战争那些事,李渊我是怎么赢的
- 唐卢仝《七碗茶》原文赏析,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 唐朝驸马到底有多危险为什么几乎没有愿意成为驸马
- 唐朝房、杜指的是哪两个人?房谋杜断的故事
- 大唐四安都护府,现在在哪里?体现唐朝疆域之盛
- 唐朝统一战争主要战役介绍,唐灭刘黑闼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