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词,形容词顺序( 三 )


春夏秋冬四季 , 三个月为一季 , 春季中排行老三 , 因此把三月叫做季月 。“桃花尽日随流水 , 洞在清溪何处边” 。唐人张旭描写的景致为暮春季节 , 落英缤纷 , 好似溪水流霞 , 于是三月的别称又为桃月 。此外三月还有晚春、暮春、蚕月等别称 。
农历四月为麦子成熟的时候 , 《礼记?月令》说:“ 孟夏之月 麦秋至 。”蔡邕在《月令章句》解释为:“百谷各以其初生为春 , 熟为秋 , 故麦以孟夏为秋 。”四月便称麦月 。从季节气候而言 , 四月为梅雨季 , 时值梅子黄熟 , 阴雨时间较长 , 唐柳宗元所作《梅雨》云:“梅实迎时雨 , 苍茫值晚春 。”所以把四月叫作梅月 。四月的别称还有叫余月 。《尔雅?释天》说:“四月为余 。”郝懿行义疏云:“四月万物皆生枝叶 , 故曰余 。余 , 舒也 。”
农历五月最常用的别称为仲夏 , 它排行夏季之中 。本月五日为端午节 , 旧时农家用菖蒲叶与艾叶等扎悬于门首 , 用以驱邪 , 因称五月为蒲月 。《尔雅?释天》说:“五月为皋 。”郝懿行义疏解释为 , “皋者 ,  同高也高者上也 , 五月阴生 , 欲自不而上 , 又物皆结实 , …… 。”故五月又称为皋月 。
“荷叶罗裙一色裁 , 芙蓉向脸两边开 。” 唐代王昌龄的《采莲曲》 这出污泥而不染的莲篷 , 在暑月为人们带来阵阵凉意 , 故把六月称为荷月 。在《易?系辞上》说 , “日月运行 , 一寒一暑 。”又有六月叫做暑月之说 。此外 , 还把六月称为季夏、焦月、溽暑等 , 如在《礼记?月令》上有“孟夏之月其臭焦 。”“季夏之月土润溽暑 , 大雨时行 。”
秋季的头一个月谓新秋 。古时 , 瓜果成熟也在秋天 , “米谷豆子 , 秋收冬藏” , 把七月叫做瓜月 。有一种兰花在初秋开放 , 故又把七月称为兰秋和秋月 。
秋季的八月居中 , 谓之仲秋 。《尔雅?释天》中云:“八月为壮 。”郝懿行义疏解释说 , “壮者 , 大也 。八月阴大盛 , 《易》之大壮 , 言阳大盛也 。”故称八月为壮月 。“桂子月中落 , 天香云外飘 。”唐人宋之问把月中的桂花飘香都吹落人间了 , 何况乡间山歌里唱道:“八月里来桂花香” , 民间又把八月称为桂月 。
“青女素娥俱耐冷 , 月中霜里斗婵娟 。”李商隐把主霜雪的女神青女绰约仙姿描写得美妙绝伦 , 其摄入魂魄的精髓便是经得起严寒考验的特性 。九月的别称除了霜月外 , 还有季秋、菊月、朽月等 。黄巢的《菊花》诗歌吟:“待到秋来九月八 ,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陈透长安 , 满城尽带黄金甲 。”而把九月称为朽月 , 虽无处考证 , 或许是因有的草木入冬后衰老、枯落之故 。
农历十月的别称有:初冬、开冬、露月、良月等 。《尔雅?释天》中说:“十月为阳 。”郭璞的注解为:“纯阴用事 , 嫌于无阳 , 故以名玄 。”《后汉书?马融传》说:“至于阳月 , 阴慝害作 , 百草毕落 。”乡间开冬之后 , 旧时娶亲嫁女等操办喜事便选在入冬 , 此时收成已毕 , 正值农闲 , 良辰美景多可入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