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盗墓者的技术水平,因记载往往语焉不详,不得其详 。盗墓行为是各个阶层都乐意为之的,古代大墓封土又往往巨大而醒目,逮准了猛挖,往往不愁没有收获 。
曹操被民间认为是盗墓者的祖师爷
至于专业的盗墓技术,我们可以从清末掌故汇编《清稗类钞》中,略窥一二 。当时中国的专业盗墓客,常可分为南北两派,北派擅长“巧力”,对于盗洞应该打在何处(棺前还是棺尾),打成什么形状(方的还是圆的),都有独特的讲究,并且有一些专业的发掘器械 。因北方汉唐故地,大墓集中,封土巨大,发现大墓并不难,如何快捷的取走东西,才是他们最关心的 。
南派盗墓,则更注重“巧技”,尤其是堪舆术的运用 。只有对风水知识有足够的掌握,才能助力他们精准定位大墓的位置,少走弯路 。据说广东帮还有所谓的“望闻问切”四种绝技,其功能大多也还是协助判断大墓的位置 。
“盗高一尺,墓高一丈”,造墓与盗墓也在进行着军备竞赛 。最常见的墓葬防范是加固墓室,尤其是早期的诸侯大墓,往往以巨石头砌墙,墙内充填细沙,给盗墓者的盗墓行为增加难度 。长久不得打开墓室,费时费力不说,还容易被发现,盗墓者权衡利弊,自然会选择放弃 。
第二种墓葬防范是设置机关,这种方法常见于众多的笔记小说之中,如《太平广记》引《酉阳杂姐》载:一伙盗贼掘开一古墓,进人墓道,“时箭出如雨,射杀数人……乃令投石其中,每投箭辄出,投十余石因列炬而人 。至开东门,有木人数十,张目运剑,又伤数人……” 。还有“见铜人数十枚张目视,俄闻家中击鼓大叫,竟不敢进”等 。
除了死人未雨绸缪防范盗墓,活人也会帮忙,因为谁都不希望自己死后被打搅 。历代法律对盗墓行为的惩治都极为严厉,动辄死罪 。此外,社会舆论对盗墓行为也是毫不留情,历朝历代的文献中,都不乏盗墓者遭遇恶报的志怪故事 。
不过种种防范和法律的惩治,只能对付的了小贼,古代的盗墓主力军,往往并不是他们,而是所谓的“官盗” 。也只有他们,才配叫“摸金校尉” 。“官盗”机器开动的时候,席卷大地,无墓不掘,无骸不露,民间小贼实在是望尘莫及 。
你也配叫“摸金校尉”?
并不是什么人都有资格被称为“摸金校尉”,实际上,“摸金校尉”也好,“发丘中郎将”也罢,指代的都是官方“盗墓贼” 。历史上著名的官方盗墓团伙,多为军阀,手下成千上万的弟兄跟着你吃饭,军费何来?
最便捷的取财之道自然是盗大墓,三国的曹操等军阀,南宋伪齐政权的“淘沙官”,五代的温韬,民国的孙殿英,莫不是如此 。
曹操并非是“官盗”的开创者,其实两汉之际,官方半官方的盗墓行为已不少见 。但曹操的很多行为还是比较突出的 。
陈琳帮袁绍撰写的讨曹檄文难免夸张,但是多少能反映出一些事实真相:首先,盗墓时,曹操往往亲临现场,这与曹操个人爱好有关,他早年即已从事盗墓活动,劣迹斑斑;第二,曹操还设置了专门的盗墓机构,并发明了“摸金校尉”和“发丘中郎将”两个专业军职 。
某部动漫作品中的著名的“官盗”分子,军阀温韬
不过,所谓的“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名称滑稽,很可能只是一句戏言,或是陈琳杜撰嘲讽曹操的言辞 。“中郎将”在古代是级别很高的军事职位,以“发丘”(掘大墓之封土)命之,可能性并不高 。中级军职“校尉”的命名也是同理,掘坟大队长,捞金小队长,怎么看都不像是真的 。
至于曹操的盗墓手法,--手法之简单粗暴与民国孙殿英破坏慈禧墓如出一辙,发动军队肆意破坏,中原各地的众多大墓都遭到了空前破坏,史载“无骸不露” 。
- 古代结账丢下碎银子就走难道店家不会破产吗
- 阿根廷为什么连家门口的岛屿都收不回来?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 伊邪那岐:日本诸神的父亲,也是日本神话的起源
- 死刑犯临死前的一首诗为什么会导致全场的监斩官被斩杀呢
- 51区的到底有多神秘真实的历史又是什么样的
- 刘备的私生子刘肥在他上皇帝的之后的下场是什么样的
- 德国和奥地利曾是一个国家,为什么会分开?现在还有合并的可能吗
- 古代皇帝在饮食上都有什么规矩?和平民吃的食物又有何区别
- 三国真正的全胜将军是谁文聘还曾两次击败如日中天的关羽
- 揭秘: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