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隆皇帝妃子香妃简介( 二 )


香妃的故事历来非常迷人 。传说她“玉容未近,芳香袭人,即不是花香也不是粉香,别有一种奇芳异馥,沁人心脾” 。是新疆回部酋长霍集占的王妃,回部叛乱,霍集占被清廷诛杀,将军兆惠将香妃生擒送与乾隆 。但香妃心怀“国破家亡,情愿一死”之志,始终不从乾隆,最后被太后赐死 。死后,将其运回家乡安葬,故新疆喀什有香妃墓 。然而传说再引人入胜,也与历史事实相去甚远 。
人物传说
传说1
1788年香妃病逝,年届80岁的乾隆老泪纵横,也曾生出将香妃的遗体送回喀什安葬的念头,但有悖于大清祖传皇规 。按规定,满清的后妃只能葬于皇家的东陵后妃园寝中,绝不准移送原籍 。乾隆陷入“两难”,在惆怅百结之中,忽地茅塞顿开,香妃,何不在名字上作作文章 。一个万全之策应运而生 。他命令雕工匠仿照香妃生前的体型相貌加工了一个与真香妃一模一样的“香妃” 。全身裹以白布,只留出面部以便香妃家人现瞻吊唁 。这居然蒙过了一大家族人 。此时被册封为辅国公的香妃的哥哥图尔迪亦已去世,乾隆便传旨将其兄妹俩一真一假的遗体同时迁葬喀什,由香妃的家人护送灵柩回新疆 。
100多号人的抬尸队伍,历经半年的艰难跋涉终于到达目的地 。香妃的亲人们查看了香妃和她哥哥的遗体面容,确认无误后即刻下葬入穴 。香妃的遗体早已隐秘地葬在了清东陵,而那个檀香木雕制的假香妃,却登堂入室地埋进了祖先阿帕霍加的墓之内,由此人们只记住了香妃和香妃墓,而对于墓地的真正主人却疏于谈论 。
传说2
从前,在我国新疆地区,有一个维吾尔族首领的妻子,长得非常漂亮,并且身上有一股奇异的香味儿,人们都管她叫香妃 。
这事儿被清朝皇帝乾隆知道了,就叫下边儿人把香妃给抢到了北京 。家仇乡恨,香妃满腔悲愤,身上暗藏了锋利的刀子,想寻短见 。被“选”进北京以后,要不是乾隆叫人看得严,香妃早就自杀身亡了 。要叫她给乾隆做妃子,是谁说也不从,谁劝也不依 。乾隆眼巴巴地看着这个如花似玉的美人儿,也没办法,不敢接近她,知道她身上藏着刀子,怕她自杀了,但又不死心,就把香妃安置在中南海住下了 。
乾隆皇帝为这件事很犯了愁 。维吾尔族多信奉伊斯兰教,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回教 。为了讨好香妃,他命令宫人说,香妃的起居饮食,一定要按照回教的风俗习惯去安排 。宫人也都照办了 。这虽说博得了香妃的欢心,但仍然消除不了香妃想家的念头 。
乾隆心里又琢磨开了:怎么才能给香妃消愁解闷儿呢?他想来想去,有了,回民住的地方不是都有做礼拜的地方吗?我照着她家乡的礼拜寺给她盖一个,她一想家,就叫她看一看,不就好像到了家乡一样吗?就这么办啦!皇帝有的是钱,说干就干 。命令一下,很快就在宝月楼(就是现在西长安街中南海的新华门楼)的对面儿,仿照香妃家乡的礼拜寺,修了一座庄严肃穆的伊斯兰礼拜寺楼,有两三丈高,楼基上有两层楼阁 。在这座建筑的后边儿住着的是随香妃来北京的回教人 。
每当香妃思念家乡心切的时候,就叫宫女陪着,登上宝月楼,向南眺望对面的这座仿照她家乡样式盖的伊斯兰教楼;看见了自己家乡的教楼,看见了头戴回民帽子、出来进去的家乡同胞,就好像回到自己的家乡一样,她精神上得到了很大的安慰 。于是这座楼便被叫做了望家楼 。
但是香妃还是想家,不跟乾隆过日子 。乾隆的母亲皇太后很替儿子着急 。她想,怎么哄,香妃也不从,一年一年老这样下去也不行啊!她就打定了旨意 。有一天,趁着乾隆出宫不在,她就把香妃叫到了跟前,问香妃:“你到底是从还是不从?”香妃还是不从 。皇太后下旨:“不从,就叫你死!”香妃笑着说:“我被你们抢来就没打算活着!”于是皇太后就“赐白绫”并把其绞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