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廷的两宫太后为何能达成联盟而垂帘听政?( 二 )


一件是慈安命令山东巡抚丁宝桢杀掉慈禧宠侍安德海 。安德海总管太监,是慈禧非常器重的内侍 。同治八年七月,在慈禧太后的默许下,安德海借皇上大婚、采办龙袍的名义,乘楼船沿运河南下 。按清朝祖制:太监不准出京 。但安德海不仅出京,而且一路招摇,惊扰地方 。所过顺天府衙门、直隶总督衙门,都隐忍不发 。结果在山东被丁宝桢查拿,并以太监出京违背祖制请旨处置 。
时逢慈禧生病,慈安独处朝政 。于是慈安明确表态,同意将安德海就地正法 。慈安“立命诛之” 。朝野上下,无不拍手称快 。慈禧再心疼,也不敢公然对抗理直气壮的大当家,更不敢对抗煌煌之祖训 。小事不在乎,原则绝不让,这就是慈安 。东宫太后慈安的德行与行事风格,老百姓多有赞同,当时的民间,甚至出现了“东宫偶行一事,天下莫不额手称颂”的说法 。
这一举动,使慈禧丧失了心腹,又大丢颜面、有苦难言,由此心生嫉恨确属正常 。但如果说慈禧嫉恨有人杀了她的心腹太监,那么最要害的人物应该是丁宝桢 。慈禧应该整治甚而杀了他以解心头之恨才对 。然而,丁宝桢并未因此而丢官,而是屡有升迁,颇受重视 。对此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就是:在朝政的大局面前,慈禧具备令朝野上下信服的公正 。
网络配图
另一件是慈安与同治帝违背慈禧选后懿旨,一致坚持选慈禧并不看好的阿鲁特氏为皇后 。
【清廷的两宫太后为何能达成联盟而垂帘听政?】慈安和同治帝在选后问题上与慈禧的意见有分歧,这对嗜权如命、颐指气使的慈禧来说无疑是空前的打击,她无法原谅自己的亲生儿子在这个关键的时候与慈安联盟背叛自己的旨意;她也十分嫉妒慈安在儿子的心目中拥有比她更为尊崇的地位 。她将这一切痛苦转嫁到阿鲁特氏身上,用变相折磨皇后的手段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同治帝死后,慈禧立嗣光绪帝,进一步将皇后阿鲁特氏置于难堪的境地,这一切都让阿鲁特氏感到不寒而栗,又不敢有所申言抗辩,死亡是她唯一的出路 。之后,慈禧郁积心中多年的不悦也就渐渐舒解 。
可惜慈安正当盛年就突兀离世,对于朝局的影响非常之大 。倘若不是慈安早丧,也许晚清中国的历史将会是另一副面孔 。
慈安死后,对于慈禧而言,为其专权扫清了道路 。尽管慈安生前清心寡欲,极少参与政治,不像慈禧那样有谋略和魄力,然而慈安的存在本身,对慈禧的专权就是一股巨大的威慑 。慈安一死,权力尽归西宫,慈禧可以惟我独尊、专执国政而无所忌惮 。从此两宫垂帘格局变为西宫独尊,光绪帝还未成人,慈禧大权独揽,开始成为名副其实的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长达半个世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