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有四个儿子,为什么唯独会选择扶不起的阿斗( 二 )


240年,越隽郡当地夷人作乱,刘禅派遣张嶷前往平定叛乱,并对越隽郡进行开发,打通越隽郡与成都之间的道路 。242年,大司马蒋琬大造舟船,准备沿汉水、沔水东下,攻取上庸等东三郡 。
刘禅召集朝中大臣对此事进行商议,朝议以为,水路出兵虽然容易,但若是失败不容易撤退 。于是,刘禅派遣尚书令费祎、中监军姜维前往汉中对蒋琬进行劝说 。蒋琬与费祎、姜维商议后认为羌胡人心存汉室,可以与其连结,于是又给刘禅上书 。
这次刘禅同意了蒋琬的看法,就派遣安南将军马忠前往汉中传圣旨,封姜维为凉州刺史,负责连结羌胡的事情 。马忠回超后,刘禅拜马忠为镇南大将军 。
249年,曹魏太傅司马懿发动政变,夏侯霸被迫前来投奔蜀汉,但因为不认识蜀中道路而迷路,因为山路难行,夏侯霸下马步行走破了脚也还是找不着路 。刘禅得知后立即派人前往接应 。刘禅见到夏侯霸后安慰他说:“你的父亲是在战场上战死的,不是我的先人手刃的 。”刘禅又指着自己的儿子说:“这是夏侯家的外甥 。”于是拜夏侯霸为车骑将军 。
综上刘禅治国的种种,虽然并没有太过惊才绝艳,但也是一个能力非凡之明君,尤其是对夏侯霸的态度和宽慰之语,寥寥数语之间就让夏侯霸放下了一切担心,不可谓不厉害,深谙帝王之术 。
但是刘禅也并非绝世明君,他也像很多其他的皇帝一样,在外官强势的时候,不可避免的用中官来平衡内外实力,导致宦官黄皓的掌权;最后也有人说,蜀汉在最后并非没有抵抗之力,刘禅为何力主投降?并且投降后还“乐不思蜀”?
这就要看蜀汉所处的环境了,内外交困是最符合当时蜀汉的环境的,北部曹魏实力强大,东部孙吴已开始堕落,且由于夷陵之战和强夺荆州,蜀汉和东吴已经是貌合神离的“盟友”了,中原人心归魏;蜀汉由于诸葛亮和姜维的多次北伐,已经民不聊生 。
然后人总用“乐不思蜀”一事来评价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实在是有失偏颇了,刘禅,明知事已休的情况下,做一个安乐公,保命下半辈子,留下刘氏种子,才是首要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