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帝国简介称号的来源及殖民背景如何( 三 )


在这一时期,英国也宣布废除奴隶贸易(1807年),并很快将这一禁令强加到别国身上 。到19世纪中英国已经基本在全球范围内消灭奴隶贸易 。奴隶制本身于1834年在英国的殖民地被废止,情况直到1920年左右才有形成稳定状态 。
旧有的殖民与奴隶制度的终结是与自由贸易一同实施的,自由贸易原则在1840年左右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其标志是英国撤销《玉米法》和《航海条例》 。自由贸易完全地开放英国市场,也促使其他国家在19世纪中叶开放他们的市场 。
一些人会认为,自由贸易的兴起仅反应英国的经济地位,而与任何的哲学观点无关 。确实,英国对迫使他国执行某一政策一直比对自己施行同样政策更为热衷 。虽然英国丧失13个美洲殖民地,1815年欧洲大陆上拿破仑的最终战败确立英国的世界霸权地位 。在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无可争辩的经济强权之时,皇家海军则主宰着海洋 。始终与欧洲大陆事务保持距离的英国也得以施行旨在扩大其经济和政治影响力的扩张计划,这种海外扩张即通过自由贸易和战略优势建立一个“非正式帝国” 。例如中国和波斯(也就是以前的伊朗))正是被包括在“非正式帝国”中,在英国的武力威胁下,这些国家的政府被迫开放市场,并不得不无条件给予英国特权 。帝国与“非正式帝国”的扩张为英国获取来自世界各地的原料提供便利,并以此制造更多商品运至世界各地 。
从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到1870年的普法战争,英国是全球唯一的工业化强权,是全球30%工业产品的生产地(1870年) 。作为“世界工厂”的英国能够如此有效、大量地生产工业品,以至其在国内生产的产品在运输到外国后其价格依然比外国当地所生产的产品更具竞争力 。只要其海外市场的政局稳定,即使没有实施正式的殖民统治,英国依然能够从自由贸易中获益 。
新帝主义
1870年代到1914年一战爆发这段时期内,欧洲殖民扩张的政策与意识形态被称作“新帝国主义” 。这段时期内最明显的趋势就是各欧洲强权“为帝国而帝国”,在海外竞相争夺并巩固其殖民地 。
在这一时期,欧洲强权在海外的殖民地总面积达到2300万平方公里 。非洲直到1880年代还很少有欧洲人踏足,但在这一时期内非洲成为帝国主义者们主要的目标 。但是扩张在其他地区也十分频繁,特别是在东南亚和东亚沿海地区:在这些地区美国和日本也加入到争夺殖民地的行列之中 。
1875年被认为是英国进入新帝国主义时代的分水岭,这一年本杰明·迪斯雷利领导的英国政府从负债累累的埃及统治者伊斯梅尔(Ismail)手中买入苏伊士运河的股份 。英国从此巩固这条对英国和印度贸易有着举足轻重影响的运河的控制权 。1882年,英法两国对埃及领土的争夺最终以英国人的胜利告终 。
对俄罗斯帝国1828年起逐渐向南扩张以至威胁英国在印度殖民统治的担心也影响了英国的政策:1878年英国控制塞浦路斯,将其作为保护奥斯曼帝国的据点;在此之前英国还参与1854年至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并入侵阿富汗 。所有这一切举动都是为了阻止俄罗斯进一步向南扩张 。英国发动三场阿富汗战争,1842年的第一次英阿战争是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所遭受的最惨痛的军事失败,整个英国军队被由俄罗斯所支持的阿富汗普什图族(Pashtun)人击溃 。1880年第二次英阿战争,英军在坎大哈被击溃、在喀布尔被包围,最后撤退到印度 。1919年第三次英阿战争引起阿富汗部族的起义 。
与此同时,在英国的许多有影响力的政治家和商人都将正式的帝国视为极其重要,特别是对在世界市场上份额正在下降的英国商品而言 。1890年代英国全心全意地采取新的政策,很快成为热带非洲殖民地的重要抢夺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