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之战联军真有56万人吗?根本不可能,都是司马迁为了吹捧项羽夸大楚汉悬殊力量很大,让人认为项羽三万破56万战神形象一览无余啊!如果联军真有56万那运粮草的民夫需要达数百万,可能吗?根本不可能实现,其实司马迁都是把民复都给算进去充数,数万军队就要动员十几万民夫,何况几十万大军 。
五、孙武
孙武顶着“兵家之祖”名头而纸上谈兵 。
【史上十大名不副实的名将:兵仙韩信竟也上榜】就因为孙武写了一部《孙子兵法》后人为给孙武脸上贴金,把本来是吴王阖闾亲自挂帅率领的吴军大破楚军的柏举之战后人都吹到变成是孙武指挥的经典之战了,柏举之战名将伍之胥的作用都比孙武大,伍之胥曾独自率兵多次击败过楚军,而孙武从来就没有单独带过兵 。
六、李广
李广顶着“飞将军”名头的常败之将 。
《史记李将军列传》描述了号称飞将军李广的坎坷一生 。文中洋溢着作者寄予的一种独特的深深的同情与感慨 。作者对李广一生在贵戚的排挤压抑中度过深为感愤,对他“引刀自刭”的悲惨结局寄予的深厚同情一直左右着读者之心 。于是后人写道:“李将军的保卫祖国边疆的功绩、超凡绝伦的勇敢,以及敌人闻之丧胆的声威也通过作者的笔深深地铭刻在人们心上 。”
千百年来,却几乎没有几个人透过这层深厚的同情之网,冷静地全面地观察主人公的一生 。实际上,这位深受后人尊敬的李将军,有名将之称而无良将之实 。更准确地说,李广是一个怀有精湛武功与异常勇敢的冲锋陷阵的个体性的勇士,而并没有指挥千军万马、攻城破敌的大将之才 。
七、袁崇焕
袁崇焕顶着“明末长城”头衔而迷雾重重
“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钱穆《国史大纲》序
袁崇焕翻案与否,本对中华历史进程无关大碍 。但纠清袁一案,足以见国人的部分历史观 。
袁崇焕是明末被北京民众生啖其肉的“汉奸”?还是清廷包装推出的“大英雄”?
恐怕都不是,综合分析,袁确“刚正、孤迂、清廉和忠耿”,但同样“性格暴躁,攘臂谈天下事,多大言不惭,而终日梦梦”,好为大言,剑走偏锋,一优秀但不够杰出 。
八、陈庆之
陈庆之顶着“白袍战神”头衔而夸大其词 。
“(陈庆之)以3000人将20万敌军打得人仰马翻”的神话战绩——这乍一看简直是骇人听闻,其实细究一下,谎言不戳自破 。
陈庆之护送元颢,千里挺进,直至攻占了洛阳城,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但陈庆之为什么能够这么轻易千里杀入洛阳城呢?这跟北魏朝廷的应敌策略有关 。
当时北魏国内可谓烽烟遍地,各类起义事件层出不穷,就在陈庆之护送着外逃的北魏宗室元颢杀回夺权的同时,山东一带也崛起了一支以邢果为首、人数逾10万的起义军 。要先对付哪个呢?经过延议之后,北魏朝臣们一致认为元颢、陈庆之这边“孤弱不足虑(因为才7000人)”,而邢果那边“众强盛,宜以为先”,所以他们作出决定:“(先)定齐地(即先打邢杲),还师击(元)颢 。”
这便是陈庆之得以畅通无阻千里直杀洛阳城的最大原因,魏军主力倾巢而出,朝廷一号人物尔朱荣征讨流民未归(等他回来后便将陈庆之杀回南梁),二号人物元天穆又出征东边的邢杲,于是主要的精兵猛将全部调出,一路空虚,才给了南边的陈庆之机会,所以在《魏书·元天穆传》里面也记载,陈庆之其实是“乘虚陷荥阳” 。因此,陈庆之北伐奇迹的产生,是建立在对手实力空虚的基础上的 。
- 三国历史上谁是诸葛亮眼中的大将之风!
- 史上最骗人的奸情:潘金莲居然不认识西门庆
- 光绪皇帝和慈禧关系真的很差?历史上母子情深
- 历史上真实的精武英雄陈真:其实只是一个传说
- 中国古代史上最厉害的文物制作手段超复杂!
- 王平:三国历史上赫赫有名却大字不识的一代名将
- 花木兰代父从军并非文学杜撰历史上真有其人
-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惨遭宫刑的文人竟然是孟子?
- 成语各打五十大板的解释、出处及用法
- 历史上的楚乔:从女奴到皇后人生成功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