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威尔第(Monteverdi)的歌剧主要是加强音乐性和情感表达 。具体做法是将宣叙调的旋律线条拉长,使其具有歌唱性,并与短小的歌曲、二重唱和牧歌式的重唱交替,形成对比 。他采用较大规模的乐队伴奏,并通过弦乐器的震音、拨弦以及不协和和声的运用造成强烈的戏剧性效果 。在歌剧中加入器乐段落,如一开始的“托卡塔”(即后来的序曲)、中间的舞曲等 。歌剧的基本模式正是在他的创作中形成的 。蒙特威尔第的两部代表作是《奥菲欧》(或译作《奥尔菲斯》)、《阿丽安娜》 。
继蒙特威尔第之后,17世纪威尼斯歌剧的代表人物(歌剧领域的威尼斯乐派)是蒙特威尔第的学生卡瓦利(Cavalli,1602-1676)、切斯蒂(Cesti,1623-1669) 。
18世纪意大利拿坡里(那不勒斯)歌剧(拿坡里乐派或那不勒斯乐派)主要代表人物阿·斯卡拉蒂(Alessandro Scarlatti,1660-1725) 。他重视音乐在歌剧中的抒情作用,强调咏叹调的表现力,创立了ABA形式结构,称作“返始咏叹调”或称“再现咏叹调”(da capo aria) 。他的乐队更加完备,还创立了“快-慢-快”的歌剧序曲(当时称作“交响曲”sinfonia) 。
拿坡里歌剧的特点是注重独唱者声音的美感和音乐外在的效果,追求音乐语言和形式的程式化,音乐织体较简单,主要是独唱旋律和简单的和声伴奏 。缺点是缺少真实性和戏剧力度 。这种倾向导致了歌剧在18世纪的衰败 。
宣叙调在歌剧(或清唱剧)中用于人物对话和剧情发展,其旋律接近于朗诵,咏叹调用来抒发人物感情并表现演唱技巧,音乐优美华丽,音域较宽 。
白话朗诵宣叙调是只用羽管键琴和一件低音乐器伴奏的宣叙调,主要用于大段的对话和独白 。带伴奏宣叙调采用乐队伴奏,用于紧张的戏剧性场面,由于它在某中程度上带有咏叹调特点,因此又称之为咏叙调(arioso或recitativo arioso) 。“Da Capo Aria”(返始咏叹调)是ABA三段式咏叹调,再现时可以随歌手喜好加上一些自由的炫技 。
法国歌剧是十七世纪从意大利传入后,立即带上了法国化特征:重视宣叙调,在其中突出了法语特有的韵律和节奏感;在歌剧中加进大量舞蹈场面;舞台装饰极为华丽,表现帝王生活的气派;歌剧序曲采用与意大利相反的速度安排:慢——快——慢 。奠定了法国歌剧形式的是原籍意大利的吕利(Lully,1632-1687) 。法国作曲家拉莫 。作有大量歌剧和古钢琴作品,但更重要的是在1722年发表了《和声基础理论》,为现代和声理论奠定了基础 。
英国歌剧创作的代表人物是 。浦赛尔(Purcell,1659-1695),代表作是《迪东和伊尼》 。
德国“歌唱剧”(singspiel) 。有对白的德国民间喜歌剧,音乐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对德国歌剧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
清唱剧:将宗教或史诗题材的歌词谱曲,音乐形式包括独唱、重唱、合唱和管弦乐,在教堂或音乐厅演出 。与歌剧不同之处在于清唱剧没有复杂的舞台装置和戏剧动作表演 。受难曲:音乐形式与清唱剧一样,在题材上集中于基督耶稣受难(钉十字架)的故事 。康塔塔:也译作大合唱,是带有独唱、重唱、合唱及管弦乐的体裁,内容有宗教的也有世俗的 。与清唱剧一样的是没有舞台装置和戏剧动作表演 。
文学
文学方面可以称为具有巴洛克特点的代表作是意大利马里诺(Giambattista Marino)、西班牙贡戈拉(Luis de Gongora)和德国奥皮茨(Martin Opitz)三人的著作 。英国的形而上学诗歌,主要是但恩(John Donne)的许多诗歌同巴洛克文学有密切的联系 。
- 抗战时期中国空军里的四大天王都是谁?
- 百越在秦汉时期的情形是怎么样的?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 闽国: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
- 民国时期的生活是什么样的真的和影视作品中的一样吗
- 黎巴嫩内战打了多久内战的过程是什么样的
- 伊斯法罕王侯广场当年阿巴斯大帝阅兵的地方
- 南宋时期王彦率领的一支部队:八字军的历史简介
- 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吴越的发展史
- 蚁光炎:从干苦力到亿万家产,抗日时期捐出5个亿
- 战国时期执掌国柄的两位奇女子:赵太后挽救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