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槊会是中国起源的原创武器吗历史上是怎么记载的( 三 )


真正让重型骑枪 , 或者说马槊登上历史舞台的 , 还是西晋末年的“五胡乱华” 。相对于中原习惯于使用戟的具装骑兵 , 这些北方游牧民族更多的收到了来自中亚乃至波斯的影响 , 因此他们更加习惯于使用重型骑枪 。尤其是后来居上的鲜卑人 , 他们吸收了之前在中原地区横行的游牧民族以及汉族的军事经验 , 组建起了自己的具状骑兵 。而他们所使用的重型骑枪在当时南北记载中的不同称呼 , 也表明了槊对于中原人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武器 。因为在北方的记载中 , 基本称其为槊 , 而南方则是“槊”、“矟”两种叫法 。很显然 , 面对槊这种新式武器 , 很多南朝人只知其音而不知其字 , 因此鉴于这种武器类矛 , 所以生造出一个形声字“矟”(shuo 四声) 。这种记载上的混乱 , 也说明重型骑枪在这一时期才开始出现与流行 , 验证了《马槊谱》 , “马槊为用 , 虽非远法”的记载 。同时 , 由于这一时期的马槊地位过于重要 , 导致步兵用长矛甚至反过来常常被称为“步槊” 。
▲北魏时期壁画中的具状骑兵
正如在中亚地区重型骑枪的流行 , 南北朝时期出现的马槊同样也是双方具状骑兵发展所带来的结果 。尤其是这一时期马镫的出现 , 让骑兵们操作战马变的更加便利 , 因此具状骑兵的铠甲也可以变的更加厚重 。马槊的发展也极大的反映出这一时期具状骑兵互相发展对抗的激烈 , 马槊的矛头相比于汉代的长矛 , 不再是八边形或六边形的截面 , 而是一种更加扁平的形状 , 这样马槊就更加容易刺入对方铠甲的缝隙 。同时 , 马槊在南北朝的激烈战争中 , 相对于中亚重型骑枪 , 也出现了新的变化:矛头变得越来越长 , 甚至于一些出土矛头达到了惊人的84厘米 。这有助于增加马槊的重量 , 并且避免马槊的矛杆被对方用刀剑砍断 。在这一基础上 , 原本更加注重机动性和多功能性 , 而忽视杀伤力的戟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 也就是一种潮流所致的结果 。毕竟任何一种武器都永远是战争体系中一份子 , 而战争体系的发展也最终会淘汰掉所有多余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