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闻:苏东坡拼命吃河豚:也值得一死!( 四 )


比较起来 , 柔滑其肌 , 其味甘旨的河豚 , 不仅中国人爱吃 , 在日本好此道者 , 亦大有人在 , 虽百死犹不悔 。
早在1590年时 , 丰臣秀吉征伐高丽 , 军队集结于下关 , 兵士食河豚 , 因整治不得法 , 死了许多人 , 险些溃不成军 。第二次世界大战方酣 , 日军在西澳的远征军 , 食河豚不当 , 造成400余人丧生 , 战力大打折扣 。而今在东京上野公园里有一座纪念碑 , 纪念一些吃河豚而枉送性命的老饕 , 郑重其事 , 莫此为甚 。也正因如此 , 在日本处理河豚 , 须经通产省考试及格 , 俟取得执照后 , 方能执业 。
苏轼念念不忘河豚鱼
网络配图
苏轼有首关于河豚的诗 , 乃《惠崇春江晓景》 , 诗云:“竹外桃花三两枝 , 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 , 正是河豚欲上时 。”此际杨花扑面 , 节近清明 , 正是品尝河豚之时 。说句实在话 , 这位大老饕如果吃的是日式制法 , 无羹汤鲜腴肥润、湛然香暖之乐 , 他是否会拼死吃河豚 , 恐怕大有疑问 。不过 , 适口即珍 , 只要吃得对味 , 都是一等一的 。
已故知名作家汪曾祺曾说:“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 , ‘南甜北咸东辣西酸’ , 都去尝尝 。对食物如此 , 对文化也应该这样 。”就苏轼这位大老饕来说 , 确实也是如此 。
比方说 , 苏轼贬至惠州时 , 初食牡蛎而觉味美 , 还致函其弟苏辙说:“无令中朝士大夫知 , 恐争谋南徙 , 以分其味 。”看来他意欲据此味为己有 , 且以禁脔视之了 。而“日啖荔枝三百颗 , 不妨长作岭南人” , 亦是此时的名句 。且他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诗 , 即云:“似闻江瑶听玉柱 , 更喜河豚烹腹腴 。”并注:“予尝谓 , 荔枝厚味高格两绝 , 果中无比 , 惟江瑶柱(即新鲜干贝)、河豚鱼近之耳 。”看吧!他老兄有荔枝吃 , 还念念不忘江瑶柱与河豚鱼 , 这种“吃一看二眼观三”的本能 , 非大老饕万万不能达到此一最高境界 , 让人艳羡不置 。
等到苏轼贬往儋州(即海南岛) , 因当地的生活条件很差 , “至难得肉(指羊、猪、鸡)食” , 只好在土人“荐以熏鼠烧蝙蝠”后 , 终尝其味 。按熏鼠即果子狸(玉面狸)、白鼻心之属 , 虽为野味 , 却是佳味 , 亦可见其口福匪浅 。
偶读《觚剩》一书 , 其上记载着:“味之圣者 , 有水族之河鲀 , 有林族之荔枝 , 有山族之玉面狸 。河鲀于桃苏春涨时 , 盛鬻于吴(今江南)市 , 偶中其毒 , 或至杀人;荔枝初擘绛囊 , 状若晶丸 , 液玉染指 , 啖之甘芳溢口;玉面狸以果为粮 , 至秋乃肥 , 面裹蒸食 , 脂凝无渗 。”书中以河豚、荔枝、果子狸为味中之圣 , 苏轼非但一一尝过 , 而且深得其中味 , 以“笑傲食林”誉之 , 绝非溢美之辞 。而我这个老饕 , 亦有幸品尝此三个至味 , 竟可比附先贤 , 当是人生一快事也 。
【趣闻:苏东坡拼命吃河豚:也值得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