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风范的清河崔氏,靠门第入仕,凭读书从政( 二 )


为照顾兄长宁愿失去升迁机会
“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在清河崔氏的千年传承中,一直贯穿始终 。
研究清河崔氏的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夏炎认为,在儒家传统浓厚的世家大族中,孝悌的培养与实践是家学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河崔氏成员历来就有非常强烈的孝悌观念 。
北朝时,崔宏父子以孝行传家 。北魏道武帝一次在回京的路上,“亲登山岭,抚慰新民,适遇玄伯(崔宏字玄伯)扶老母登岭”,崔宏的孝行使其备受感动 。
其子崔浩亦是一个孝子,《魏书》卷三五《崔浩传》记载,崔浩的父亲崔宏生病很严重的时候,崔浩就剪去指甲,剪下头发,夜里在庭院中抬头祈祷上苍 。希望父亲的身体能够好转 。并祈求上天,能够用自己的身体替代父亲生病,换取父亲身体健康,在地上不断磕头导致磕头的地方留下了不少血 。
【百年风范的清河崔氏,靠门第入仕,凭读书从政】《南齐书》卷五二《文学·崔慰祖传》称崔慰祖“父丧不食盐”,其母实在不忍心,对他说:“汝既无兄弟,又未有子胤 。毁不灭性,政当不进肴羞耳,如何绝盐!吾今亦不食矣 。”崔慰祖不得已而从之 。
到了唐代,儒学得到进一步发展,孝的观念在世家大族家传思想中的地位也愈加突出 。
唐玄宗开元年间的崔希乔是一位远近闻名的大孝子,做人以孝为本,尤以孝事亲,进而以孝事君,以孝治民 。做官之时,使得“风化大行,贫弱之辈,荷其仁恕”,把自己的孝道发挥得淋漓尽致,获得了极好的政声 。
崔玄籍父子在孝行方面也有突出表现 。母亲去世后,崔玄籍非常悲痛,身体因悲伤而遭受重创,差点逝世 。其子崔歆“期岁丧母,便悲伤思慕,见于颜色” 。
后来崔玄籍因为别人诬陷,被下放到南方偏僻地带做官 。崔歆不放心父亲一个人独自去远地,就跟随而去 。在上任的路上,遇到洪水暴发,崔玄籍被大水冲到洪水中,随从们都非常害怕,不敢上前营救,崔歆一下子就跳到洪水中,游到父亲身边,竭力救援 。后来父亲得救了,但是崔歆却被洪水冲走 。
夏炎认为,崔歆以小小年纪于洪水中救父而死,这种行为着实令人感动 。说明此时的孝悌观念指导着家族成员的行动,在一些家族成员思想中已发展到能够为之付出一切的地步 。
唐僖宗时,宰相崔彦昭事母至孝,《旧唐书》卷一七八《崔彦昭传》:“彦昭事母至孝,虽位居宰辅,退朝侍膳,与家人杂处,承奉左右,未尝高言 。岁时庆贺,公卿拜席,时人荣之 。”
清河崔氏即使身为宰相,一身荣耀,也要把行孝道奉为处世的重要原则 。在夏炎看来,处于显赫时期的世家大族的孝母行为,一方面是家族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具体实践,另一方面通过将这种行为纳入政治范畴,有利于维护并提升家族的政治地位 。
夏炎介绍,在悌的方面,清河崔氏兄弟友爱的事例也很多 。
唐崔隐甫是玄宗时期的御史大夫,被提拔为并州司马,但是因为恰逢兄长崔逸甫患上急症,崔隐甫没有去上任 。为了照顾生病的哥哥,崔隐甫宁愿错失升任的机会 。
孝悌观念在清河崔氏家传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 。对于家族来说,孝悌观念对家族成员的行为具有制约性,是维系家族成员之间正常关系的精神纽带;对于国家社会来说,孝悌观念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
《论语·学而》中提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夏炎认为,孝悌观念由维系家庭关系,发展到家族关系,进而上升到整个社会关系的维系,这就是封建社会从统治者到平民均重视孝悌的关键所在 。
在教育上给予女子同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