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不起的刘皇叔与扶得起的刘阿斗:谁是有道明君( 三 )


过去我们受了《三国演义》的影响,总认为刘备是英雄,刘阿斗是狗熊;刘备是开国之君,刘阿斗是继位之君;刘阿斗从父亲手上接受了江山社稷,没有管好,所以最后垮了台,亡了国 。因此大家才说他是“扶不起的刘阿斗” 。历史事实究竟是不是这样?我们不妨分为两个问题来回答 。第一个问题是:刘阿斗从他父亲手上接下的是各什么样的摊子?答案是:很难收拾的烂摊子 。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一开头就说:“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说明建国大计连一半也没有完成 。又说:“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说明在三国之中,蜀汉最为贫穷困苦,随时有被别人吞并的危险 。当时三国力量的对比,不妨用以下一些数字来说明 。魏有州13,郡91;吴有州5,郡45;蜀汉只有州2,郡22 。就人力、财力而言,魏约占天下的65%,吴约占25%,蜀汉只占10%,以只有十分之一的人力财力来对付魏吴两大对手,刘阿斗在继位之后的处境万分艰难 。从他父亲手中接下的绝不是金窝银窝,而是烂摊子 。
第二个问题是:刘阿斗接受了这份家业以后,究竟管好了没有?答案是:可以给一个及格的分数 。或曰:刘阿斗之能坐得稳帝位,是靠诸葛亮扶持,那是当然 。就连当年已经48岁的刘备能够登上帝位,也全靠诸葛亮的扶持,更何况是还没有成年的刘阿斗 。刘阿斗一辈子做了40年皇帝,诸葛亮并非一扶到底,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于军中之后,刘阿斗还做了29年的皇帝 。在这29年中,遇事他就得自己拿主意 。皇帝的位置不是那么好坐的,一年到头,总有人觊觎这个位子,你一不小心,别人就会来抢夺,把你橇下来 。诸葛亮在世,可以说天塌下来有大个子顶着;诸葛亮去世后的29年,有事就得自己顶着,顶不住就会垮台 。刘阿斗一顶就是29年,你能说他没有一点能耐么!只不过他这个人很内向,很低调,拙于言辞,不善于自我宣传而已 。
刘阿斗颇有自知之明
古人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比较而言,知人不易,自知更难 。很多人评论别人说得头头是道,对自己则缺少起码的自知 。好像聪明人遍地都是,多少有点自知之明的人却少之又少 。因此,颇能自知的刘阿斗就显得难能可贵 。诸葛亮其人一无大学文凭,二无高级职称,但无疑是一位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高级知识分子 。刘阿斗深知自己在任何一方面都比不上他,因此对他十分信赖,把一切军国大事全部托付给他,十分放心,毫不制肘 。诸葛亮不幸病故,他又把一切军国大事都托付给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蒋琬、费祎、姜维等人 。有权者大胆放权,垂拱而治;有能者人尽其才,放手办事,双方互信,人心安定 。拿现在的话说,刘阿斗还很能重视知识,尊重知识分子,大胆用人,放手办事 。如果刘阿斗缺少这一点自知之明,蜀汉以后的发展就大不一样 。他若自不量力,自以为是,要想遥控前线大军作战,那就会使前方战事打得一塌糊涂;他若想过“权瘾”,定出许多清规戒律,要求诸葛亮一一遵守,事事请示汇报,捆住其手脚,则诸葛亮将无所作为,等不到病死,早就被气死或者拖死 。
刘阿斗是有道明君
要问刘阿斗有道还是无道?首先要看对这个“道”作何解释 。如果把“道”解释为“客观规律”,能按客观规律办事就是有道,那么刘阿斗何尝不可以称为有道之君!
历史上有些大皇帝一旦登上帝位,唯恐别人要抢他的位子,就时时疑人、防人,防之不足,常常先发制人、整人、杀人 。闹得许多臣下惶惶不可终日,他自己疑神疑鬼,也惶惶不可终日,最后不免闹出大乱子来 。还有不少皇帝,一旦登上帝位,就像暴发户发了横财似的,大肆挥霍,声色犬马,穷奢极欲,尽量从物质上满足自己;或则好大喜功,兴师动众,逼迫臣民,歌功颂德,尽量从精神上满足自己 。至于老百姓的死活,他是不管的 。但是过于折腾,最后还是会垮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