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晚清世界首富伍秉鉴晚年为何想移民美国?( 二 )


伍秉鉴作为十三行中的首富,在遵循“保商制度”做代理商的同时,还凭借他与各国商人的友好关系,建立起其世界性的商业网络 。
五、在林则徐的禁烟运动中,伍秉鉴扮演了双重角色
林则徐在来广州之前已经派人调查鸦片走私的情况,并制定了“双管齐下”的策略 。一方面查封烟馆,禁止买卖鸦片,严惩不法商人,从源头上截断鸦片的流通;另一方面,严禁吸食鸦片,设立戒烟所,强制戒烟 。而要彻底堵住鸦片的源头就必须拿外国烟商开刀 。在怎么与和洋人交涉这个问题上,林则徐首先想到了广州十三行 。
生存在夹缝中的十三行决定了自身职责的双重性,首先它不是一个单纯的贸易团体,在政.府政策的框架内,还肩负着海关的责任 。
当年广州鸦片走私猖獗,作为十三行的领袖,伍秉鉴父子自然脱不了干系 。一些伍家担保的外国商人为了牟取暴利,往往夹带鸦片,在伶仃洋外与不法商贩进行鸦片贸易,这其中包括最大的鸦片贩子英国人颠地 。
凭着在官场的特殊关系,伍秉鉴早已获知林则徐来广州的消息,也明白林则徐所为何来 。因此,他提早就安排儿子伍绍荣警告那些外国商人,不要往刀尖上撞 。
伍绍荣将外商上缴的1037箱鸦片交给林则徐,但林则徐认定这1037箱鸦片是十三行行商与英商串通一气欺骗官府 。
在林则徐采取了诸多果敢措施终于迫使英国最大的鸦片商颠地交出所有鸦片才促成历史上著名的虎门销烟!在整个林则徐的禁烟运动中,伍秉鉴呈现出的商人的两面性,令他在国民和林则徐面前的威望大打折扣 。
六、鸦片战争中和鸦片战争后积极募捐
1840年6月,英国远征军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 。伍秉鉴和十三行的行商积极募捐,出资建堡垒、修造战船 。
鸦片战争结束后,伍秉鉴带头倡捐26万两,以购买新式战舰,巩固海防 。
但无论伍秉鉴捐献多少银两,也难以抹去“勾结洋商,走私鸦片”的恶名 。
1842年12月23日,伍秉鉴写信给在马萨诸塞州的美国友人J·P·Cushing说,若不是年纪太大,经不起飘扬过海的折腾,他实在十分想移居美国,通篇怆然难禁之情 。
1843年9月,风烛残年的一代世界首富伍秉鉴,在内忧外患、谤颂不一中,于他的伍氏花园里,溘然长逝,终年74岁 。
纵观伍秉鉴的一生,作为寄生在官僚体系之上的官商领袖,他身上展现出的是一种双重面孔,在维护官僚体系及其贸易根基的时候,他不惜出钱帮助林则徐造战船、铸大炮,《南京条约》赔款中独自贡献百多万两白银 。
在面对自己的商业伙伴时,伍秉鉴又展现出江湖上的“义气”一面,更令国人无法理解的是,战争期间继续维持与洋人的贸易 。
这种蛇鼠两端的秉性,可以说是当时中国官商们为了利益不惜出卖一切的典型体现 。
伍秉鉴的行为也最终导致了伍家的家破人亡 。
以伍秉鉴的一己之力,是无法使他在大清王朝与欧美列强的夹缝中安身立命的,更无法阻止战争和大清王朝的没落!
而他晚年试图移居美国的愿望,外界因素只是一个方面的原因,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得从自身找寻一番才是!
当爱国情绪与民族情绪正值高涨时,作为一介红顶商人,应该找准自己的位置,而不应该充当一名不合时宜、不合身份的和事老的角色!
当民族与国家处在生死存亡之际,作为一介红顶商人,应做的不仅仅是散尽钱财、而是果敢担大义,如此,才能拯救自己及麻木者的灵魂!
即使现在、即便将来,相信国人将会一如既往地评价伍秉鉴荣辱参半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