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的种植与管理技术?( 二 )


初发病时 , 幼苗茎部产生褐色病斑 , 后绕茎部扩展 , 最后茎部缢缩成线状 , 幼苗折倒 。发病轻的尚可生还 。病部皮层变褐缢缩 ,  遇有天气干旱或土壤缺水时 , 下部叶片萎蔫 , 严重的枯死 。病原称立枯丝核菌 ,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或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 , 成为翌年初侵染源 。低温多雨易发病 。防治方法:用耐渍性强的品种如阳信芝麻、临沂芝麻、黄县红芝麻、冠县芝麻、单县芝麻、博山四棱白、双丰2中芝3号等 。另:(1)精细整地 , 采用高畦栽培;(2)用种子重量5607的857福美双粉剂或257多福合剂、57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2、芝麻红色根腐病症状主要为害茎基部 , 茎基现褐色斑 , 初期病健组织分界不明显 , 后根部外皮变褐腐烂 , 剥去根表皮时内部呈红色 , 严重的全株叶片逐渐萎蔫 , 病株枯死 。湖北、河南芝麻栽培区时有发生 。病原不详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该病多发生在土壤水分过多的低洼、积水地 , 或大水淹后 ,  根部窒息引致根部腐烂 , 生理机能衰弱 , 造成植株萎蔫死亡 。防治方法:采用高畦或选择高燥地块种植芝麻 。雨及时排水 , 防止积水 。3、芝麻花叶病症状:病株出现花叶、皱缩 ,  茎秆扭曲、矮化 , 一般不结实或结蒴果小籽粒秕瘦 。花叶扩展后变黄 。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毒可经汁液传染 , 由蚜虫以蜚持久方式传毒 , 种子不能传毒 。能系统侵染大豆 , 心叶烟、三生烟等花叶表现 。侵染番茄、甜菜时产生叶片皱缩、 卷曲畸形 。不侵染菜豆、豇豆、绿豆、西瓜、曼陀罗、苋色藜和假酸浆 。该病毒与西瓜 花叶病毒、芜菁花叶病毒、马铃薯病毒的抗血清不发生反应 。病原暂称芝麻花叶病毒 , 属马铃薯>病毒组 。病毒粒体线状.大小 。病组织细胞质或叶绿体中含结晶体、风轮状和卷纸形圆柱状 内含体 。防治方法:(1)不与花生邻作或间作 。(2)选用抗病毒病品种如湖北的八股叉、宿选5号、鄂芝1号、河南的郑芝1号、襄引55、柳条青等 。(3)注意防治芝麻蚜虫 。4、芝麻变叶病症状又称“芝麻公” 。中国1980年在广东发现 。染病植株矮化 , 叶片变小丛生 ,  节间缩短 , 花柄拉长 , 花瓣转绿 , 柱头伸长 , 长出叶子 , 病株不能结实 。损失率39%左右 。病原称类菌原体 。在电镜下观察病株韧皮部筛管细胞中可见到球形、椭圆形 菌体 , 大小不—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传毒介体据印度研究是一种叶蝉 。病原为害芝麻属的其他种和芥属及猪尿豆属植物 。该病发生传毒叶蝉数量、种群密度、播期有关 。播期早、叶蝉密度高易发病 。防治方法:国外用甲拌磷或久效磷颗粒剂进行土壤处理 , 结合喷洒异狄氏剂 , 可抑制该病扩展;种植抗病品种 , 如印度的Te103、E1036、、等 。
5、芝麻细菌性角斑病芝麻细菌性角斑病是由细菌引起的病害 , 病菌有2~5根鞭毛 。叶片、叶柄、茎、果梗和蒴果均受侵害 。苗期即可发病 , 被害幼苗常在苗期死亡 。叶上病斑初为水浸状小点 , 渐扩大为褐色至灰褐色多角形病斑 , 最后常呈黑褐色 , 周围有黄色晕圈 。病斑还常沿叶脉串连成条斑 。在湿润时病斑上有菌浓溢出 , 而在干燥时造成穿孔 。茎和叶柄上产生黑色条斑 , 后期病斑表面覆盖一层由菌胶分泌液干燥后所形成的薄膜 。芝麻顶部被害后不能继续发育 , 蒴果病斑黑褐色 , 近圆形或不规则形 。病蒴果内的种子常为黑褐色、干瘪 。防治方法:防治本病应采取农业防治为主 , 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具体抓好下述环节:(1)种子消毒 。采用热药浸种或温汤浸种处理可消灭种子上的病原细菌 , 减少初侵染源 。可选用温水48~53℃浸种30分钟 , 或硫酸铜200倍液浸种30分钟 , 或500万单位的硫酸链霉素500倍液恒温48℃热药浸种15分钟 , 或20%喹菌酮可湿粉1500倍液恒温48℃热药浸种15分钟 。恒温热药浸种处理法较常规的温汤浸种处理法效果为优 。(2)注意寻找抗病品种或抗病单株 , 选育高产抗病良种 。(3)加强管理 , 抓好栽培防病 。配方施肥;科学管水 , 雨后及时清沟排渍降湿;清洁田园 , 收集病残落叶烧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