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包公有些迂腐:反应被小吏完全料中( 二 )


南宋学者曾敏行在他的《独醒杂志》中提到,有一次,首都汴梁某街道发生了火灾 。宋京的商业区和住宅区混杂在一起,并且有许多店铺商贩占道现象,交通拥堵,一旦发生大火,后果会不堪设想 。勤勉称职的包拯自然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 。眼看府尹大人都行动起来了,各有关部门更是不敢懈怠 。包拯见现场烈火熊熊,大火已延及十多家房舍,很为焦虑 。这时却有人跑来请示:“灭火是到甜水巷取水,还是到苦水巷取水呢?”包拯一听大怒:“在这样紧张的时刻,你竟然还问如此糊涂的问题!灭火还分甜水和苦水吗?”便断定此人有意戏弄自己,竟下令当场将其砍头 。整个火场的官员百姓没有一个不感到害怕,人人对老包畏服不已 。
大诗人杨万里曾给《独醒杂志》作序,称赞此书“其载之无谀笔也”,看来这个故事所言不虚 。也许曾敏行认为,这个请示者是个无赖,一帮油滑青年聚在一起,想故意戏弄包拯,于是有此一问 。但是也有另一种可能,请示者就属于毫无主见,那种做事情瞻前顾后,面临大火手足无措的平凡人 。既然府尹大人亲临现场,任何事都要先请示他才行 。而包拯根本不问情由,便擅自断定此人目无官长,贻误灾情 。可就算此人是有意戏弄,也罪不至死嘛!不过一句玩笑话,就被砍了脑袋 。为官如此任性,罔顾律法,以个人情绪作为断案依据,老包还能称为“青天”吗?文史作家叶之秋在其文章里这么分析,非常正确 。
沈括的《梦溪笔谈》中则记载了包公的另一件糗事 。一个大老板犯法,按律当受杖刑 。大老板有钱,可包拯廉洁刚正不爱钱,于是大老板找到负责打板子的小吏,给他送红包,问他怎么办 。小吏指点他说:“你今天会见到府尹大人,他盘问之后必定会把案件交给我 。这时你只要大喊冤枉,其他的事情就都交给我吧 。”然后包拯升堂了,叫带大老板上来,一番盘问之后,果然交代小吏用刑 。大老板便如小吏交代的大喊冤枉,小吏大声呵斥道:“你只要老老实实接受杖刑就可以离开,何必多说?”他是在包拯面前表示,大人已经断案,自然不会有错 。一般官员自然喜欢这样的奉承话,可包拯不同,听后不喜反怒,认为小吏只是小吏,根本没资格评价案件,此举有弄权嫌疑 。于是下令停止对大老板用刑,无罪释放,却把小吏拖下去打了十多板子 。
老包的本意是要打压手下的气焰,让他们不能从中偷奸,妨碍司法公正 。他自以为精明,谁料想这一切都在熟知其作风的小吏预料之中,用个小小的苦肉计,就让大老板逃脱了法律制裁 。
【历史上真实的包公有些迂腐:反应被小吏完全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