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奇才廖立惨被流放:为何被诸葛亮打压到死?( 二 )


第二条,廖立对刘备并没有无中生有地横加指责,而是针对东三郡争夺战、汉中争夺战和襄阳争夺战三次失败总结教训,不能说是对刘备的诽谤 。以这些教训做借鉴批评诸葛亮“北伐”,恰好反映了廖立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战略目光 。夷陵之战失败后,诸葛亮对其他人感叹地说道:“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这段感慨除批评其他大臣无能之外,更包含了对刘备决策失误和指挥无能的指责 。如果廖立有诽谤刘备的嫌疑,那么诸葛亮又是什么?当然是同一性质的罪行 。
第三条,军队不是放在桌面上刺激胃口的“看菜”,是打仗用的 。其训练有素与否,需放在战争实践中检验 。孙子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正确认识已方军队的实力,并与敌方相比较,是三军统帅必备的素质 。然而人们普遍存在自我感觉良好的弱点,容易夸大己方优势而漠视对方 。诸葛亮“北伐”五战五败的历史,正验证了这一点 。廖立对诸葛亮训练的军队不甚看好,既是正视蜀军本身的不足,更包涵对战争双方军力的比较,他较为客观冷静 。
廖立是荆州人士,具有同庞统相匹的才能,更拥有年龄优势,应该成为诸葛亮重用的非常人物 。只是廖立不仅不肯加入荆州籍帮派体系,还对诸葛亮提出了尖锐批评,一是批评他蓄意提拔重用荆州籍官员;二是批评他贸然进行不可能胜利的“北伐”,所要终结的,则是诸葛亮登上皇帝宝座的意图 。这两点击中了诸葛亮要害,自然引起他的恼恨 。
在《诸葛亮集》中,陈寿又收集了诸葛亮弹劾廖立的另一份奏章,显然是同李严一样,刘禅对第一份奏章没有批复,故而又有第二份罢免流放廖立的奏章 。
由于对现实“罪行”弹劾未能奏效,诸葛亮又对廖立 “历史旧账”进行弹劾,共列举五条:
其一,奉先帝无忠孝之心,守长沙开门就敌 。其二,任巴郡太守期间,有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众人有意见,瞧不起② 。其三,任侍中时,曾在皇宫持刀杀人 。其四,跟随大将军则诽谤讥笑大将军 。其五,嫌将军职位低下,曾找我要进入五校尉之列,列入五校尉(任长水校尉)后,仍然怏怏怀恨 。
细究弹劾廖立的理由,都难以立足 。
第一条弹劾廖立丢失长沙郡地盘的过失 。诸葛亮杀刘封,贬彭羕两个建议虽理由不正(担心“刘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担心彭羕“心大志广,难可保安”),也能让刘备加以采纳,说明他的建议很有份量 。对廖立丢失长沙的过失,诸葛亮无非是两种态度,一是要追究责任,二是主张不予追究 。如果诸葛亮当时主张处分廖立,从结果看,是刘备将他否定了,刘备认为责任并不在廖立,故不予处理 。如果当初诸葛亮曾为廖立说情辩护,那么,这时更不能出尔反尔 。无论是说情辩护或力主处分而未被采纳,都是刘备做的主,刘备做出了最后决定 。在处理过几年之后,没理由重新翻出来重新清算 。
【一代奇才廖立惨被流放:为何被诸葛亮打压到死?】第二条弹劾廖立任巴郡太守时“有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众人有意见,瞧不起”更荒诞不经 。同后世“莫须有”(或许有吧)三字如出一辙 。说不清就不能说,强说只能是瞎说;众人有意见得看是什么意见,既有是与非之分,也有原则性与无原则纠纷的区别 。没弄清乱说一气,对意见不分是非曲直,只能说诸葛亮在无中生有,罗织罪名,排斥异已 。
第三条弹劾廖立侍中任上在宫中持刀杀人 。同第二条一样,都发生在刘备时候时期,刘备还是以不予追究处理过的,没理由旧事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