绰号人屠: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武神竟是他( 二 )


【绰号人屠: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武神竟是他】其一,赵括乃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自幼习性兵书,常把他老爸博得哑口无言,他深谙军事,人称马服子 。能被称为“子”的岂是庸才?其二,将“长平之战”兵败全部归咎于赵括不符历史事实 。在分析春秋战国时代持续最久、规模最大、血流漂卤的长平之战时,我们应当看到,秦经变法后,其国力远胜六国,赵虽偶有局部小胜,但想要击倒强大的秦国简直就是痴人说梦,败势已不可逆转 。而兵力上秦100万,赵45万,占绝对优势 。总之,长平之败是历史之必然,非赵括一人之错 。所以评价赵括,不能人云亦云,而要就事论事 。)赵括上任后,一改廉颇的战略防御,积极筹划进攻,企图一举而胜,夺回上党 。白起到任后,采取了诱敌深入、穿插分割、伏击包围而后予以聚歼的正确作战方针 。公元前260年8月,长平之战的决战终打响 。《史记》中对于长平之战的过程有这么一段描述:“秦军详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 。赵军逐胜,追造秦壁 。壁坚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万五于人绝赵军后,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 。而秦出轻兵击之 。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 。”'
也就是说赵括统率赵军主力向秦军发起了大规模的出击,两军稍事交锋,秦军的诱敌部队即佯败后撤 。当赵军追击到到秦军的预设阵地——长壁后,即遭到了秦军主力的坚强抵抗,攻势受挫,被阻于坚壁之下 。赵括欲退兵,但为时已晚,预先埋伏于两翼的秦2.5万奇兵迅速出击,及时穿插到赵军进攻部队的侧后,抢占了西壁垒(今山西高平北的韩王山高地),截断了出击赵军与其营垒之间的联系,构成了对出击赵军的包围 。另外的5000秦军精骑(现在不少人怀疑5000秦军精骑,不可能对45万赵军形成有效的穿插分割,其实这才是典型的纸上谈兵,建议持此怀疑论者研究下作战地形)也迅速地插到了赵军的营垒之间,牵制、监视留守营垒的那部分赵军,并切断赵军的所有粮道 。与此同时,白起又下令突击部队不断出击被围困的赵军 。赵军数战不利,情况十分危急 。
“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 。至九月,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 。来攻秦垒,欲出 。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 。其将军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 。”——《史记》秦昭王闻赵国的粮道被切断,亲临河内督战,征发十五岁以上男丁从军,赏赐民爵一级,以阻绝赵国的援军和粮草,倾全国之力与赵作战 。这支部队开进到长平以北的今丹朱岭及其以东一带高地,进一步断绝了赵国的援军和后勤补给,从而确保了白起彻底地歼灭被围的赵军 。到了九月,赵军断粮已达46天,(我们都知道粮草对军队的重要性,在断粮的情况下,赵括竟能掌控军队46天,可见统帅手段)马杀光了,只好吃人,军心涣散,赵括走投无路,重新集结部队,分兵四队轮番突围,终不能出,赵括亲率精兵出战,葬身于秦军的箭镞之下 。
“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 。武安君计日:“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 。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 。”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遣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 。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 。赵人大震 。”——《史记》 至于最后的结局,确实是震惊历史,赵军兵败后投降,武安君白起坑杀了40万赵军俘虏 。白起也因此背负了千古骂名,鄙人不才,在此再为武安君叫屈 。从老司马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白起是向秦昭王请示过的,即便白起是手握重兵的三军统帅,也无权擅自处决40万赵军 。战国落后的生产力,别说是一下杀40万人,就是一次杀40万头猪,也够让人悚然的 。况且,自古杀降不祥,谁也不愿承担如此恶名,但国君是不可能出头的,作为臣子,白起就必须背负这个千年的大黑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