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对狄仁杰是个不大不小的讽刺,让他反思自己走过来的岁月 。
狄仁杰虽然现在升到了高位,但他的家世却一点也不显赫 。狄仁杰的父亲也只是做过夔州长史而已 。狄仁杰本人早年似乎也没什么出众之处,因为他仅仅是以“明经”出道 。在唐朝以“明经”出道的人往往会很受外人歧视,“明经”在世人眼中的地位似乎很近于今天的“自考”文凭 。家庭背景一般,加上“明经”出身,似乎注定了狄仁杰很难出人头地 。
但狄仁杰却是一个有真功夫的人,唐高宗仪凤年间,狄仁杰升任大理丞,在任期间,他曾创造了一个不可思议的记录:一年中判决了大量的积压案件,虽然狄仁杰判过的案件涉及17000人,但是却没有一人喊冤 。一时间,狄仁杰成为了世人推崇的神探 。
在唐高宗的时候,狄仁杰就是著名的“反对派”,只要看不顺眼,他敢于反对一切事,对抗一切人 。
譬如,唐高宗要到汾阳宫去视察,为了讨好皇上,当地的长官决定新开一条御道,在狄仁杰坚决反对之下,御道只好停工 。
譬如,左司郎中王本立恃宠用事,朝中大臣都很怕他,可是狄仁杰却不以为然,经常抓住机会弹劾王本立,即使唐高宗有意偏袒,狄仁杰也不为所动 。最后,他还真把王本立给扳了下来,一时朝廷肃然 。
武则天时,久经江湖的狄仁杰已经慢慢变得老辣起来 。即使心狠手辣的来俊臣也不是他的对手 。
狄仁杰官居宰相,在朝廷慢慢走红之时,也正是阴谋家武承嗣踌躇满志之日 。满朝之中,武承嗣谁也没放眼内,他唯一担心的就是狄仁杰 。他认为狄仁杰将来一定会成为他被立为皇嗣的最大障碍 。因此,他就指示酷吏来俊臣诬告狄仁杰等人谋反,并随即将狄仁杰逮捕下狱 。当时法律中有一项条款:“一问即承反者例得减死 。”意即如果一个人主动承认自己有谋反罪可以减轻罪行,其意思接近于今天所说的“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来俊臣逼迫狄仁杰承认“谋反”,狄仁杰随即予以完全承认:“谋反是事实!”得到了狄仁杰的口供,来俊臣满心欢喜,也就放松了对狄仁杰的警惕 。
谁知,老练的狄仁杰只是用这招来麻痹来俊臣的 。其后,狄仁杰趁狱吏不备,偷偷写下了上诉材料,悄悄放在了自己的棉衣之中 。并请狱吏转告家人将棉衣取走 。最后,狄仁杰的儿子终将上诉材料转到了武则天的手中 。于是,武则天亲自召见狄仁杰等人当面询问他们:“你当初为什么主动承认谋反?”狄仁杰平静地说道:“假如我不承认谋反,估计我早就死在来俊臣的皮鞭之下了,又怎么能再见到皇上呢?”狄仁杰以自己的机智逃过了一劫,从此他也就和武承嗣成了死对头 。
为了和武承嗣斗争,狄仁杰利用武则天对他的信任,在立储的过程中,发挥了独特而决定性的 。
在狄仁杰为相的几年中,武则天对他的信任,其他人望尘莫及 。譬如,武则天常称狄仁杰为“国老”而很少直呼其名 。对于老年的狄仁杰,武则天显示出了温情的一面:朝堂之上,武则天特许狄仁杰不用下拜;武则天还曾多次告诫朝中官吏:“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 。”他对狄仁杰可谓优渥有加 。在武则天的朝堂里,狄仁杰地位崇高,无人可出其右 。这让狄仁杰有机会对后武则天时代做出从容安排 。
武承嗣是武则天的侄子,一直渴望成为太子,而武则天则犹豫不决 。狄仁杰抓住机会,以亲情打动武则天 。
狄仁杰对武则天说,立太子之事,事关重大 。有很多因素应该考虑进去,但第一要考虑的是自己 。无疑,人都是要死的,因此,我们才需要选定接班人 。如果接班人选得好,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将被执行,自己的灵位才能被后人供奉 。如果接班人选得不好,那么自己生前所做的一切都有可能被推翻,自己将来的灵位也会被人抛弃 。也是从这个意义上说,选择接班人首先应该选择在血缘上和自己最近的人——只有血缘最可靠 。最现实的方法就是,您应该立您的亲生儿子为太子 。如果您立了您的儿子,将来您就是皇帝的母亲,配享太庙也是理所当然;而您要是立了武氏的后人为太子,那么将来你只能是未来皇帝的姑母,让侄子为姑母立庙,似乎这事有些悬!很显然,狄仁杰的话对于武承嗣很有杀伤力,也最终打动了武则天 。她决定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武承嗣最终失去了继承武则天的可能 。
- 盘点那些比魏征还牛的那些谏官:都敢指着皇帝骂
- 女皇武则天:一生多用小人为何从不为小人左右?
- 断而敢行的解释断而敢行的出处及用法
- 不敢相信!三国美女貂蝉的真实姓名土到掉渣
- 历史上敢向女皇武则天公开示爱的大诗人是谁?
- 最狠的美女独创了一项千年酷刑只有一人敢试
- 古代奇女子44岁无人敢娶最后竟生下千古一帝
- 武则天与杨玉环:历史上玩三角恋谁更厉害?
- 武则天的智谋有多高?看过这些小事不得不服
- 唐太宗最爱的那个女人武则天连边都沾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