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西北大学倡议给母校捐款合适吗

近日,@西北大学 发布一则捐赠倡议。该校校友总会对校友、老师及在校学生发出号召:在每月的6~9日将一杯奶茶(11.9元)或一杯豆浆(1.19元)的钱节省下来支持母校发展建设,或者也可捐赠任意金额,并在文字下方配有捐赠二维码图片。校方称小额捐赠以自愿为原则,捐款项目资金使用严格按照学校财务制度,并参考国内其他高校的相关做法。一杯奶茶、一杯豆浆,看似轻描淡写,但越是“微不足道”,道德压力感就越强——“这么点都舍不得?”——可能会让人有这种感觉。在网上,有网友留言“这不就是摊派吗”,也有媒体查资料说这是“最穷211”。摊派、哭穷,未必是学校的本意,但为什么引发如此解读,这是应该想想的。客观来讲,现在中国高校收到的捐款数额正在增长,但广泛的、普遍的乃至习以为常的捐款文化,还有待形成。这当中的原因很复杂,比如捐款使用是否公开透明,并足以产生让捐赠者真正信服的公信力;捐款使用方式是否尊重捐赠者意见之类,就非常重要。捐款文化的培养,其实也是从学生的日常里开始的。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学生从入学之初,就开始申请各种有名有姓的助学金,捐款下渗到学生的衣食起居,学生在“受益于捐赠”的环境里成长,那么等毕业之后,他们会有怎样的思维模式,会不会想着效法前辈校友?大学受到的捐赠,除了化作设施、器械这种有形之物,也可以变成精神传递的无形之物。从这个角度看,大学“用捐款”和“收捐款”其实是一体两面,互相成就的。

母校|西北大学倡议给母校捐款合适吗
文章插图

【 母校|西北大学倡议给母校捐款合适吗】
母校|西北大学倡议给母校捐款合适吗
文章插图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