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与扬州是长江及半个江苏的门户,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虽然其后岳飞奉命去救楚州,刘光世奉命递进增援,并节制诸镇,守御通、泰,但岳飞本职未变 。可他却在回兵泰州后,于当年十一月金兵进攻之际,莫名其妙地退出了泰州,远离守地,渡江到江阴沙洲上去了 。虽然《 宋史·岳飞传 》说"有旨可守即守,如不可,但以沙洲保护百姓,伺便掩击 。飞以泰无险可恃,退保柴墟,战于南霸桥,金大败 。渡百姓于沙上,飞以精骑二百殿,金兵不敢近 。飞以泰州失守待罪 。"
既有明令可以不守,何来失守之罪呢?又何来待罪之说呢?
就在岳飞等人在淮东作战时,陕西尽失,四川危在旦夕!而若四川一失,则云、贵不保,金必沿长江顺流直下江浙,南宋大势去矣 。但就在这人心震怖众将纷纷避敌收缩之际,时任秦凤路副总管兼知凤翔府事的吴玠,在众将纷纷避敌收缩之际,却招收败亡散卒数千人,与其弟吴麟逆敌而进,在今宝鸡西南无人知晓的和尚原上,紧紧扼控住凤翔金军进攻四川的通道!
汉中是保卫四川的最后一个战略要地,自古欲取四川者,必先取汉中;反之,自古欲保四川者,也必保汉中 。而和尚原就在汉中正前方,垂直距离约160公里 。而吴玠所以非要坚守和尚原,就因为对面的凤翔府城,原是他的职守本司 。他和王彦、刘子羽等名将一样,原本是不同意富平会战的,战败亦无力挽回,而凤翔为敌占领,也并非他的责任,此时他退回汉中,与众将聚兵一处,不仅无人指责他,且还会受到重用 。可他却选择了坚守职司一条险路 。
更令人可敬的是,他们在此坚守,而大本营竟无人知道他孤军在此,而致部下中一些不坚定者,也认为他是自讨苦吃,拿他们性命不当事,甚至要合谋把他们兄弟劫往金营献功 。
而金人当然也不会让吴玠横挡在自己面前,多次出兵攻打,不仅都为吴玠所败,而且还首创了宋军自与金开战以来以少胜多的先例!
这是金兀术自高宗三年十万大军被韩世忠截杀黄天荡侥幸逃逸后,首次被宋军以同样的数量对比招致全面惨败,据说还是换袍割须乔装打扮后,才侥幸逃脱的 。而在南宋后来形成的五大主力中,吴玠是唯一的从始至终都在面对金军作战的方面军大帅 。
同是身处劣势,同是无险可守,同是无粮无援,一个是明令死守,却放弃本职,临敌弃守;一个是无命自进,主动迎击,坚守本职;一个是距长江防线不足三十公里,一个距蜀口要冲汉中160千米,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这就是史书中为什么要记上一句"岳飞以失守待罪"的原因 。
拿吴玠与岳飞对比,目的并不是要贬低岳飞,否定他的历史地位,而是要我们学会严肃地对待历史,对待历史人物,是则是之,非则非之 。
真实的岳飞
岳飞的品格是很令人钦佩的,他也确实算得上是位英雄,但是要把他拔高到完美无缺的地位,是有些不符合历史真相的 。
岳飞生活的那个年代,人们对他的评价并不太高,《 宋史 》上虽然对他有颇多美化的地方,但是我们仍然看得出来,岳飞在当时的地位也不过就是所谓"四大将"之一,其他将领韩世忠、张俊、刘琦、吴玠、刘光世,抗金功绩都不输于他,更不说前还有宗泽,后有虞允文等人 。
岳飞的"岳家军"号称军纪严明,饿死不掳掠,冻死不拆屋,但他在宗泽手下任统制时,带领的军队一样也劫掠百姓 。他被杀的时候,几乎没有什么人替他说话,相反他的很多属下都附和秦桧诬陷他,只有韩世忠出于老交情问了一句而已 。可见他在当时人的心目中地位并不算怎么崇高,直到他死后几十年,其时主战派又占了上风,为了配合张俊北伐的宣传,南宋朝廷给他平反,不过这次北伐又失败了 。
- 身为名将李广之孙,李陵为什么会投降匈奴?
- 战国名将廉颇战功赫赫却老是在关键时刻被弃用?
- 被通俗小说丑化了数千年的张士贵:大唐骑兵名将
- 盘点: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那些使双枪的名将都有谁
- 贞观名将段志玄:跟随李世民屡立战功陪葬昭陵
- 唐初名将王方翼:击败西突厥平定西域的股肱重臣
- 开元戍边名将张守珪:历经三朝戎马一生的大将
- 北伐名将严重简介:致力于反蒋的湖北三怪杰
- 岳飞帐下的第一猛将杨再兴:浑身是箭血战而亡
- 后周名将驸马张永德:因为一块木牌给赵匡胤背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