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的军事才能一般:谈曹丕三路伐吴的战略布署!( 三 )


再看一下曹仁底下的人马,我打满就4万人左右,东西两路打满了要有8-10万人,中路反而最弱,才4万人打濡须?公元213年,曹操率军攻濡须坞,权行五六里,回还作鼓吹 。公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曹操这样表扬孙权,一方面,孙权是个人杰,另一方面,说明濡须坞这个军事重地,守卫严密,曹操这样的能耐,都无可奈何,就给曹仁4万人,就想打濡须?
当佯攻的方面军吧!当然,曹仁是当真了,到了濡须,一方面诱敌,一方面猛攻,最后结果就是中路军战果最惨,不但没有建树,还被东吴方面斩常雕,虏王双 。
曹仁回军后,忧愤成疾,一命呜呼 。
到了这里,我发现曹丕在军事部署上有一个重大的缺漏,什么缺漏,纵观曹仁的一生,最为人所熟知的成就在哪,马上联想出来的就是江陵和襄樊,说明什么,说明荆州曹仁熟啊!
你打江陵,为什么不让曹仁统军去,故国神游,事半功倍,曹真和夏侯尚虽然猛,有曹仁熟悉江陵吗?绝对没有 。
所以我说曹丕打压曹仁,绝对不是空穴来风 。
3、遥控指挥 。凡是有权力欲很强的主子,对遥控指挥有近乎着迷的喜欢,近代的常凯申公,就是一个热衷于遥控指挥的国军一把手 。曹丕显然也是这样,他重用了曹休和曹真,又不放心他们,曹休在一鼓作气的时候,上了一篇图文并茂的请战书,表明要虎步江南,马革裹尸也在所不辞,曹丕诏止,曹休这口刚憋上来的气,一下漏了底,从此,就是左请示,右汇报,几乎没有自己单独的思路 。
江陵城下也是,曹丕密切的注视的战局变化,时不时的给予曹真和夏侯尚一些运筹帷幄似的精辟指导,我估计三天两头都有下诏书,后来,夏侯尚占据中州,陷入危险之地,他又急诏军回 。
我有时候想,曹丕,这样累不累,有兴趣,自己就上前线去,亲自统率,不是更有乐趣 。为将者,最怕什么,掣肘啊!
战场上形势千变万化,如果天天请示,机会稍纵即逝,那还能打胜战啊!陆逊在夷陵之战中,数次遭人非议,我看打小报告给孙权的人,应该不在少数,孙权有给陆逊提过一些中肯的建议么?
从整体的战略上,我看三路伐吴就有缺陷,首先,黄初之时,曹魏还不具备一口平吞了东吴的实力,三路齐攻,三路都是重点,结果反而没了重点 。整体的战略应该是集中优势兵力,先破东吴一路 。
战术上,我认为,你三路伐吴可以,但是,有两路应该是佯攻,哪两路,东路和中路,因为吴有长江天险,东路和中路主要是水战,所以不可投入太多精力;而把主攻点放在江陵,襄阳到江陵,还是平原为主,适合野战,当年,曹操率五千铁骑,一日一夜追上刘备,杀的刘备丢盔弃甲,就是充分利用了曹魏军队的机动性 。
所以,西路军,是主攻方面军 。另外,由于夷陵之战刚结束不久,东吴在荆州方面的兵力已经很疲惫,所谓趁人病,要人命 。
别人雪上加霜时,给踩上一脚,这是最大快人心的事情!
而且,我们也看到曹真和夏侯尚在江陵一破孙盛,二破诸葛瑾,三据潘璋,四围朱然,有一瞬间,曹丕都认为,拿下江陵,只在朝夕 。
结果,临门一脚时,泄了气!可惜啊!说是爆发了疫疾,怎么每次都是关键时候来疫疾?如果在襄阳方面,能有第二梯队,能够赶来增援,此时,江陵城中的朱然,也已经是强弩之末,大家都很累,就看谁能坚持到最后,最后,曹丕没了耐心 。
或者,荆州方面军的总指挥换成曹仁,以他对江陵的熟悉,应该可以更快的找出江陵防卫的破绽,一击即中,事半攻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