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鲁国的卿家贵族:季孙氏的历史简介( 二 )


成季之后,季孙氏日益强盛 。文子、武子、平子三人辅佐鲁国文宣成襄昭定六位国君,位列三卿之首,独专国政 。
季友的儿子不怎么行,成季死后,鲁国的政权被庄公的儿子遂执掌 。公子遂,谥襄,史称襄仲 。襄仲,姬姓,东门氏 。
东门氏执政,先后把与之争权的孟孙氏、叔孙氏打败,独霸鲁国 。作为三桓之一的季孙氏怎么办呢?当时是成季的孙子行父当家,他乖乖地依附在东门氏之下,兢兢业业地干活 。
季孙行父,谥文,史称季文子 。他是成季的孙子 。始见于《春秋·文公六年》:"夏,季孙行父如陈 。"
季文子为人谨小慎微,凡事三思而行,正因为这样,当文宣之时,东门氏权倾一时,孟孙氏、叔叔氏都与之争权,而季文子依附 。到了鲁公失政而民不知君、只知季氏的时候,他奋起而怒,赶走公孙归父,执掌鲁国政权 。但是季文子并没有像公孙归父那样得意忘形,反而更加俭朴,行事益发谨慎 。成公四年,成公到晋国去,晋侯不敬,鲁公很生气(尽管我国弱小,但是我也不是好欺负的),就想跟楚国和好以对付晋国 。季文子劝止了成公的糊涂想法 。成公七年,吴伐郯而大胜,季文子忧惧,认为蛮夷之地伐中原之国而得胜,鲁国灭亡也在不远 。
成公二年,晋国权臣郤克会同鲁、卫、曹等诸侯伐齐,季文子帅臧孙许、叔孙侨如、公孙婴齐,听盟主晋国号令,发兵攻齐 。是为鞍之战,晋国大败齐国 。成公八年,晋国赵穿来,让鲁国向齐国归还当年夺回的汶阳之田,季文子私底下劝说:既然霸主开口,鲁国没别的,还就还,但是当初晋为盟主,率我们夺下城池;再说,汶阳之田本就是我鲁国被齐国夺走的,夺回来合乎情理 。如今晋国这样做,大失人心啊 。果不其然,成公九年,"为归汶阳之田故,诸侯贰于晋" 。
季文子执政时期,鲁国以晋国为尊,得其援 。成公十六年,叔孙侨如与成公母穆姜私通,想除掉掌权的季文子、孟献子,于是向晋国请求发兵 。晋以文子贤,不从 。叔孙侨如奔齐 。
成公薨,子襄公午立 。襄公五年,季文子卒,子宿立,是为季武子 。
折叠编辑本段武平之盛
季文子生季武子,季武子生季悼子,季悼子生季平子 。
季武子,即季孙宿,谥武,史称季武子 。
季平子,即季孙意如,谥平,史称季平子 。
季文子死后,季武子、季平子相继当家季孙氏,执掌鲁国朝政,这个时候的季孙氏强盛,而公室弱,三桓得以凌驾公室之上 。
"天子六军,诸侯大国三军" 。周武王封周公旦于鲁,周成王授周公讨伐管蔡的大权,因此鲁为大国,而有三军 。自鲁文公以来,鲁国日渐弱小,而且时常要听从霸主晋国(或者齐国楚国)的号令,如果军多,则贡献也多,这样一来国力不支,于是自减中军,只剩上下二军,属于公室,"有事,三卿更帅以征伐"不得专其民 。
襄公十一年,季武子欲专其民,遂增设中军,三桓分三军之民 。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分三军,一卿主一军之征赋 。由此公室益弱而三桓渐强 。
襄公十二年,三桓"十二分其国民,三家得七,公得五,国民不尽属公,公室已是卑矣" 。
襄公三十一年,季武子不顾叔孙氏的反对,悍然立公子裯为鲁君,是为鲁昭公 。
昭公五年,罢中军,而四分公室,季孙称左师,孟氏称右师,叔孙氏则自以叔孙为军名,"三家自取其税,减已税以贡于公,国民不复属于公,公室弥益卑矣" 。
自此,季孙氏专权,三桓日益强大而鲁国公室日益弱小 。
季武子生子纥,尚未立为卿就死了,于是季武子的孙子季平子继承了季孙氏,并且发扬光大了季孙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