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
译文1
苏秦一开始用连横的方法游说秦惠王说:“大王的国家,西面有巴蜀,汉中等地的物产,北方有胡人地区与代郡马邑等地的物产,南边有巫山,黔中作为屏障,东方有崤山、函谷关这样坚固的要塞 。土地肥沃,人民众多而富足;战车万辆,精兵百万;沃野千里,积蓄充足,地势险要,能攻易守 。这正是人们所说的天然的府库,确实是天下的强国 。凭着大王您的贤能,军民的众多,战备的充足,战士的训练有素,完全有把握吞并诸侯,统一天下,成为治理天下的帝王 。希望大王能稍加留意,允许臣陈述秦国地利兵强的功效 。”
秦惠王说:“寡人曾听说:羽毛不够丰满的鸟儿不可以高飞,礼乐法度不完备的国家不可以奖惩邢罚,道德修养不淳厚的君主不可役使百姓,政策教化不顺通的君主不可以号令大臣 。如今先生郑重地不远千里来到我秦国亲临指教,我希望改日再谈!”
苏秦说:“我本来就猜想大王可能不用我的策略 。从前神农攻打补遂,黄帝讨伐涿鹿并擒获蚩尤,虞尧攻打三苗,夏禹王攻打共工,商汤王灭夏桀,周文王攻打崇侯,周武王灭商纣王,齐桓公用战争而雄霸天下 。由这些事例来看,哪有不经过战争就行的呢?古代使者往来频繁而急切,宣称互相缔结盟约,谋求天下统一;合纵连横兴起,兵革不息;文士巧言善饰,诸侯混乱迷惑;事端纷起,无法梳理;法令条规都很完备,但百姓虚伪奸恶;文书政令杂乱繁琐,百姓生活贫苦不足;君臣上下都愁眉不展,百姓无所依赖;有漂亮的言辞,冠冕堂皇的理由,而战事却不能停息;讲求文辞末节,天下就无法太平 。因此说客的舌头说焦了,听的人耳朵都听聋了,却不见什么成效;实行道义讲究信用,天下人却不亲善 。于是废除文治而使用武力,召集并且礼遇敢死之士,制作好各种甲铠,磨光各种刀枪,然后到战场上去争胜负 。如果无所事事却想获取利益,安居不动却要使国土扩大,即使是五代五帝,三王,五霸,明主贤君,也常想坐着不动而获得这些,但形势却不允许,所以只有继续用战争达到目的 。距离远的就用军队互相攻伐,距离近的就短兵相杀,只有如此才能建立伟大功业 。所以,军队如果能得胜于外,那么国内民众的仁义就会高涨,君王的威权就会增强,在下的百姓就会服从统治 。现在假如要想吞并天下,凌驾于大国,使敌国屈服,控制海内,治理百姓,号令诸侯,实在是非用武力不可 。可是如今继嗣当政的君主,却忽视了这至上的道理,都不懂得教化人民,政治混乱,迷惑于花言巧语,热衷于辩论,沉溺于辩辞中 。以此说来,大王本来就不会实行我的策略 。”
苏秦游说秦王的奏章虽然一连上了十多次,但他的建议始终没被秦王采纳 。他的黑貂皮袄已破了,百斤金币也用完了,没有了生活之资,不得已只有离开秦国回到洛阳 。他腿上打着裹脚,脚上穿着草鞋,背着一些书籍,挑着自己的行囊,形容枯槁,神情憔悴,脸色又黄又黑,面有惭愧之色 。他回到家里以后,妻子不下织布机,嫂子也不给他做饭,甚至父母也不跟他说话 。因此他深深叹息说:“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子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苏秦的罪过 。”当晚,苏秦就从几十个书箱里面找出一部姜太公著的《阴符》来 。他伏案发奋钻研,选择重点加以熟读,并反复揣摩演练 。读到疲倦而要打瞌睡时,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鲜血一直流到自己的脚上 。他自言道:“哪有游说人主却不能让他们掏出金玉锦绣,得到卿相这样的尊位呢?”过了一年,终于揣摩透了,说道:“这次我真的可以游说当世的君主了 。”
- 春秋时期被灭的第一个小国,郐国是怎么灭亡的?
- 揭秘:从谥号看三国时期蜀国将领们的真实实力
- 有关于弘化公主的轶事典故有哪些她的墓地在什么地方
- 明清时期的大学士是是什么样的具体官职是几品官
- 唐高宗时期的重臣高季辅:切成时弊受到太宗夸奖
- 太监,原本是古代职官的名称,在唐朝、辽时期都有太监官职的设置
- 战国时期最有望一统天下的国家,却因为这么一个毛病被灭了!
- 汉朝时期成年男子流行佩剑是什么时候禁止带刀出门的
- 吕布与项羽:吕布比孙策更称得上三国时期的霸王
- 把蒙古帝国带入最鼎盛时期的大汗是谁为什么不是忽必烈也不是成吉思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