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人知的名将裴行俭:军神李靖的徒弟威震四夷( 二 )


裴行俭兵不血刃就摆平了西域的叛变 , 唐高宗非常高兴 , “卿文武兼资 , 今故授卿二职” , 特意下诏封他文武双职(礼部尚书、检校右卫大将军) 。
不久后东突厥的东突厥阿史德温傅反叛 , “单于管内二十四州并叛应之 , 众数十万 。”唐朝的当地驻军被打败 , 唐朝的北部边疆出现严重危机 。为此唐高宗封裴行俭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 , 直接率领18万人 , 加上西军程务挺、东军李文暕部总计30余万 , 均由裴行俭节度 。裴行俭统帅30万人的军队出征 , 此“唐世出师之盛 , 未之有也” 。
作为一员名将 , 裴行俭深知劳师千里远征 , 粮道最为关键 。于是伪作粮车三百乘 , 每车埋伏五个壮士 , 各持陌刀、劲弩 , 再用百余个老弱病残押送 , 同时安排精兵埋伏于险要之处 。结果当敌军偷袭粮草时 , 负责押送的人四散奔逃 , “贼驱车就泉水 , 解鞍牧马 , 方拟取粮 , 车中壮士齐发 , 伏兵亦至 , 杀获殆尽 , 余众奔溃” , 从此唐军的粮道再也没被截过 。
终于历经长途跋涉 , 裴行俭所部抵达单于都护府北部 , 安营扎寨 , 设置堑壕 。傍晚时分各项防御工作刚刚完成 , 裴行俭突然下令大军转移 。部将纷纷提出士兵鞍马劳顿 , 不可劳扰 。裴行俭不予理睬 , 大军只好依然移营到别处 。结果到了晚上 , “风雨暴至 , 前设营所水深丈余” , 将士们莫不叹服 , 向裴行俭询问他是怎么知道的 , 裴行俭却说:“自今第如我节制 , 毋问我所以知也 。”(从今你们听我安排就是了 , 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此后裴行俭率军与叛军交战 , 屡战屡胜 , 叛军内部出现矛盾 , 伪可汗泥熟匐为其下所杀 , 以其首来降” , 裴行俭率军胜利回师 。但裴行俭前脚刚走 , 阿史那伏念又自称可汗 , 与阿史德温傅联合 。于是第二年裴行俭再次率军北上 , 用反间计挑拨阿史那伏念与阿史德温傅 , 用阿史那伏念攻击阿史德温傅 。
没过几天 , 烟尘涨天而至 , 负责侦查的斥候一脸惶惑 。而裴行俭则召集三军 , 解释说“此是伏念执温傅来降 , 非他 。”并派出一个使者前去迎接 。不一会儿 , 果然是阿史那伏念率军捆着阿史德温傅诣前来请罪 , 于是尽平突厥余党 。裴行俭再一次兵不血刃就获得了胜利 。
唐高宗非常高兴 , 派属下前去犒劳军队 , 但侍中裴炎(出身于河东裴氏中的洗马裴)嫉妒裴行俭的功劳 , 怂恿其他将领程务挺、张虔勖上疏说阿史那伏念归降是因为受到北部的回纥的威胁 , 并非是裴行俭的功劳 。于是裴行俭仅仅被封为闻喜县公 。而归降的阿史那伏念连同阿史德温傅被一同处斩 。
裴行俭得知后 , 感叹道:“浑、浚前事(西晋时王浑、王浚争夺平吴之功) , 古今耻之 。但恐杀降之后 , 无复来者” , 于是称病不出 。而阿史那伏念的弟弟阿史那元珍拥众复叛 , 682年4月朝廷任命裴行俭为金牙道大总管率军讨伐突厥 , 大军还未出发 , 裴行俭突患疾病 , 4月28日病逝于京师延寿里的家中 , 时年64岁 。唐高宗下诏追封其为幽州都督 , 谥曰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