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清军与太平军可谓不共戴天,能将两者的共同利益绑在一起,就是跳出了单一思维的定势心理 。诚如英国著名政治家和作家本杰明·迪斯雷利(1804—1881)所言:“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时势变幻是社会发展的常态,对于政治家和商人来说认识到这一点尤为重要 。只有全盘考虑,将思维横向拓展,去建立超越常规的思维链接,才能左右逢源,立于不败之地 。
吸纳“逆财”有惊无险
胡雪岩的太平军买卖不止做了这一单 。借帮助左宗棠筹措军款的机会,他验证了自己对于时局的判断,既然有了这样的经验,当然不能就此收手 。史料也表明,在此之后,胡雪岩再次果敢决断,通过吸纳“逆财”壮大了自己的产业 。
钱庄作为清末金融机构的主要形式,主要职能与现代社会的银行类似 。所谓金融,就是将资金融通 。钱庄的生意简而言之,就是一方面以较低的利息吸收客户的存款,另一方面将吸收来的资金以较高的利息借贷给另一个客户群体,两个利率的差额带来的收益即钱庄生意的商业利润 。作为商人,要追求利润最大化,当然不能局限于零存零取的繁杂而薄利的生意 。要赚大钱,做大事业,就必须做“大手笔” 。但高回报往往伴随着高风险,想投资大项目,就要有大融资,而这两个方面都是需要冒一冒险的 。
单从吸收存款者一方面来说,当然最好是有大客户,且大客户的存款不要利息 。在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之际,胡雪岩再次将目光投向了太平军逃亡士兵 。他决定让自己的阜康钱庄私下开设接收太平军逃亡兵将存款的业务!
从亲朋好友到商场伙伴无不为他这样的决策感到惊骇:这太冒险了吧?!
在当时,这样的举动首先来说是含有帮助反贼藏匿私产的罪嫌的 。太平天国被镇压之后,朝廷自然要追捕“逆贼”,按惯例要抄没他们的家产 。代理太平军存款的风声一旦走漏,官府追查“逆产”到钱庄,钱庄就必须报缴官库,还有可能被治以“助逆”罪 。
再者,将来被捕的太平军遇赦开释,来钱庄要取回自己的存款,按规矩钱庄又必须照付本息,而存款已经上缴官府,如此一来阜康钱庄无异于鸡飞蛋打,吃“倒账”认赔钱了 。然而,在看似如此巨大的风险面前,胡雪岩却有另外一番打算:
第一,吸纳这笔存款的难度小,成本低 。俗话说,“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太平天国倒台,太平军兵将自然面临一场大劫 。改头换面,隐姓埋名逃到天涯海角暂避风头,这倒容易 。难的是巨额的财产在乱世之中不易转移,没有个稳妥的安置 。与官府关系莫逆的阜康钱庄能敞开大门,当然是个绝佳选择 。所谓成本低,是说这帮逃亡将士,能有人帮忙保管“逆产”,能够保本已经阿弥陀佛,还怎么会奢求利息呢?
第二,胡雪岩料到:官府一定不会追查!一来,再大的劫数也有始有终 。早期定然严拿严办,但待时日一久,局面安定,朝廷总不能让国家总陷于腥风血雨之中 。首恶当然必惩,而众多胁从最终不过是不了了之 。二来,官军也不都是善人,捉到太平军兵将自然先搜刮一番为自己谋些私利 。如果一定追查所谓“逆产”,岂不是要追到自己头上?乱世之中,不论哪方,其实都但求自保,这当中的空子就成了胡雪岩的家产 。三来,即便追查,胡雪岩仍可理直气壮地辩解:“人家来存款的时候,额头上没有写着‘我是长毛’ 。化名来存,哪个晓得他的身分?”
胡雪岩此局打了一记漂亮的擦边球,合理地利用了朝廷的规则与潜规则,突破惯例的束缚,成就了商场决策的经典 。
- 盛宣怀害死胡雪岩?盛宣怀利用电报网斗败胡雪岩
- 从苦命商贩到开国皇帝:刘备发迹背后的密闻揭秘
- 小说《水浒传》中的无法无天的高俅靠什么人发迹
- 苏秦的人生悲喜剧:只有发迹的时候家人才认识他
- 崇尚三妻四妾胡雪岩究竟娶了多少女人?
- 宋朝国号:因其发迹在宋州故国号曰宋
- 揭秘:清朝史上一个比胡雪岩命好的红顶商人
- 在三妻四妾的制度下,富可敌国的胡雪岩究竟有多少个女人
- 李鸿章的生平简介揭秘晚清重臣李鸿章发迹史
- 揭秘大清首富胡雪岩:胡雪岩如何掘到第一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