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志兰|泪目!他们以“美德之光”点亮人心!走进第八届江苏省道德模范颁奖现场

为了让更多孩子有学上,27年里他近200次走进大山,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用每天的坚守呵护每个孩子的安全,这位“警察爸爸”14年风雨无阻守在护学岗;与共和国同龄的7旬老人,用柔弱的肩膀扛起照顾8个爹妈的重任……还有我们耳熟能详的抗疫英雄邱海波,牺牲在抗疫路上的蓝天队员许鹏……10月17日晚,数百名观众来到《美德之光》——第八届江苏省道德模范颁奖仪式现场,走近凡人英雄,接受心灵洗礼。
满满一盒车票见证他27年助学路
一张饭桌,几盘好菜,一屋子的欢声笑语,这是76岁退休教师俞斌的“小饭桌”,围坐一堂的是无锡惠山区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如今已经上初二的一个孩子说,四年级开始吃俞爷爷做的饭,最爱吃的就是大虾。然而,在俞斌自己的饭桌上,有的仅仅是一碗酱油面。“吃只要填饱肚子,穿只要暖了身子,我每天省下几块钱,几个月就能多帮助一个穷孩子上学读书。”老俞朴实的话语让观众无不动容。
是什么让这位本该享受退休生活的老人义无返顾地投身助学?当现场大屏幕上出现了1994年人民日报上刊登的希望工程大眼睛照片时,老人已满眼泪水,声音也哽咽起来:“我是穷孩子,小时候一个解放军同志隔三岔五从门缝塞点钱,才让我完成了学业。”成为教师后,为了助学,27年里他三达西藏、四进新疆、九下陕川、十上云贵,车票累积了一大盒子。

殷志兰|泪目!他们以“美德之光”点亮人心!走进第八届江苏省道德模范颁奖现场
文章插图
当从湖北大别山区赶来的龚超出现在舞台上时,俞斌激动地站起来。“俞爷爷给我的帮助和鼓励,让我走出了大山,家里的日子越来越好。”大学后龚超选择了返回大山,他说,自己要做一个像俞爷爷一样的人。当爷俩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时,全场观众送给了他们热烈的掌声。

殷志兰|泪目!他们以“美德之光”点亮人心!走进第八届江苏省道德模范颁奖现场
文章插图
从8个老人的闺女,到全村孤老的女儿
“志兰,这是村里老人委托我们带来的,天冷了,戴着暖和暖和。”张家港市南丰镇新德村的两位志愿者现场给73岁的殷志兰裹上了厚厚的围巾,也裹上了村里老人们的满心爱意。在他们村,殷志兰是所有孤寡老人的闺女。

殷志兰|泪目!他们以“美德之光”点亮人心!走进第八届江苏省道德模范颁奖现场
文章插图
几十年走来,这位与共和国同龄的普通乡村女子,将孝揉进了柴米油盐,把爱融入了细碎的日子里。她一手扛起照顾生父母、养父母、膝下无子的大伯大娘以及公公婆婆8个“爹妈”的责任,在她的悉心照料下,老人们晚年过得都很幸福。“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有八个宝贝,你说我开不开心呢?”殷志兰真挚的笑容如同一股暖流,将观众们的心填得满满的。

殷志兰|泪目!他们以“美德之光”点亮人心!走进第八届江苏省道德模范颁奖现场
文章插图
2016年,相继送走6位老人后,她又发起成立“殷志兰志愿服务队”,带领同村姐妹们关爱帮扶残疾孤寡老人1000余人次。如今,村里更多年轻人加入了她们的队伍。“我们都有老的一天,服务老人既是快乐我们自己,也是给子女做榜样。”一位志愿者这样说。这不正是榜样的力量,代代相传吗?
“我的桃子成熟了,你再也不能来看了”
“糜主任,我的桃子成熟了,你再也不能来看了……”这个夏天,句容果农王巧娣的果园又丰收了,可教她种桃的那个人却无法与她一起分享喜悦之情了。
王巧娣口中的糜主任,生前是镇江市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农民需要什么,他就去研究什么,33年如一日扎根“三农”一线,把科技成果推广到中西部地区4个省、17个县,累计培训农民16万多人次,帮助农民增收10亿多元。他创新出了草莓、梨、桃、葡萄等应时鲜果技术50多项,即便被确诊为肝癌晚期,他在病床上仍然惦记着农民和农事,直至2020年2月逝世。